周代的时候,周天子的女儿称王姬,周的国姓为“姬”,“王姬者,王女而姬姓。”
据《春秋公羊传·庄公元年》载:“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天子下嫁自己的女儿,贵为至尊,不能亲自主婚,只能由同姓诸侯主婚,诸侯国国君的爵位是“公”,“公”来主婚,故称“公主”。
不过,春秋时期还没有“公主”之称,“公主”的称谓是从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公叔为相,尚魏公主。”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公叔痤担任国相,娶魏武侯的女儿为妻。
从汉代开始,“公主”只能用于皇帝的女儿。五代后蜀学者马鉴的《续事始》中说:“汉制,天子女为公主,姊妹曰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
到了东汉和晋代,“公主”也称“县主”或“郡主”,因为不像以前的公主“未有封邑”,这时候的公主则有封地,公主封号之前都是县名或郡名。
隋唐时期,太子的女儿称“郡主”,诸王的女儿称“县主”,都不能称“公主”。有关清代的电视剧里充斥的“格格”的称呼,其实是一种不十分严谨的称谓,起源于清朝的前身后金时期,国君和诸王的女儿都称“格格”,有时未嫁的普通女子也可以称“格格”,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区分。
文章插图
《千秋绝艳图》之“乐昌公主”像,明代佚名仿仇英绘。
“灯红酒绿”的酒真的是绿的
“灯红酒绿”也可以写作“绿酒红灯”,这个形容奢侈豪华、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的成语让很多人困惑不已:灯当然是红的,但是酒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呢?
让我们重温一下白居易著名诗篇《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古代真的有绿色的酒吗?答案是:有。这种酒有一个极其美丽的名字“醽醁”(líng lù)。据南朝宋的文学家盛弘之所著《荆州记》载:“长沙郡有酃湖,取湖水为酒,极甘美。渌水出豫章康乐县,其间乌程县有井,官取水为酒,与湘东酃酒常年献之。”所谓“醽醁”,即这两种酒的合称,不过将“酃”“渌”二字都改为了“酉”字旁而已。
文章插图
《二十四好今样美人 酒好》,歌川国贞绘,1863年。
酿制醽醁酒的水好,用黍米刚刚酿制出来的时候,酒的颜色呈淡淡的碧绿色,因此醽醁又称“醽绿”“绿酒”“碧酒”。
除此之外,绿酒的别名还有很多:绿杯、绿樽、绿觞素蚁、绿醅、绿醑、绿醪、碧香、碧醪……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了各种颜色的酒的称法:“红曰醍(tí),绿曰醽,白曰醝(cuō)。”
以上就是“绿酒”的出处。酒的蒸馏技法发明之后,酒色透明,人们再也喝不到“绿意新醅”和吴姬现场所压的绿酒,因此也就完全不理解“灯红酒绿”这个成语对美酒的形容了。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
“南墙”是什么墙?
“不撞南墙不回头”是一句日常俗语,比喻认死理,听不进不同意见,同义词还有“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等。“棺材”“黄河”都容易理解,不过“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到底是指什么墙呢?
古代中国房屋的方向大都坐北朝南,大门一进来还有一堵墙,叫“照壁”“照墙”或“影壁”,不仅可以遮挡外人的目光,而且风水学上说还可以阻挡直来直去的气流。这堵墙就是“南墙”,从正房门出来向外走时,必须避开这堵墙绕着走,否则就会一头撞上。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就是讽刺那些不知道绕道而行、认死理的人。
文章插图
《姑苏繁华图卷》局部,清代徐扬绘。
照壁或南墙的起源极早,最早的时候称作“萧墙”,这一说法出自孔子之口。《论语·季氏》篇载:“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解说:“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萧墙”就是国君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面对大门,像一扇屏风,因此又称“塞门”和“屏”。
民间仿照宫内“萧墙”的形式也建了照壁,不过已经跟“萧墙”的原意大相径庭。
来源:都市快报
- 艺术|让日常生活美起来|南京东路上竖起潮流新地 沉浸式展览开启治愈之旅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墨戏|这一曲《墨戏》,或许只有她能写出来
- 世界杰出|烟台市政协委员孙健:要让游客一来烟台,就知道到了国际葡萄酒城
- 荠菜春笋|尝一口野菜,来一场舌尖上的踏青
- 遗址|在元代遗址上种菜谁来管?
- 美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看了这位画师画的美食,给我看饿了
- 茶香|为何有些茶,喝起来没有闻起来香?老茶师的“储茶方法”值得效仿
- 保质期|“放得住”的食物营养也会“跑”?一起来听专家解读→
- 杨利娟|海底捞被曝给顾客打标签?最新回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