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赵高的真实身世,秦汉竹简改写认知,怪不得会被秦始皇重用

关于赵高的真实身世 , 史记上只留下“宦籍”、“隐宫”等寥寥数语 , 又由于古今语义差别 , 于是乎赵高就成了面白无须、细气尖声的太监 。
由于史记中记载“赵高者 , 诸赵疏属也” , 于是赵高又被认为是赵国公子 。 清代史学大家赵翼认为赵高因秦国灭亡赵国 , 于是挥刀自宫 , 混入秦宫 , 目的就是为了祸乱秦朝 , 最终达成所愿 , 含笑九泉 。 因此 , 在某些版本中 , 赵高又成了励志典型 。
然而 , 随着一批秦汉竹简的出土 , 赵高的真实身世浮出了水面 , 改写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 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秦始皇重用赵高的原因!
【历史故事】赵高的真实身世,秦汉竹简改写认知,怪不得会被秦始皇重用
文章图片
《史记·李斯列传》中 , 司马迁提到赵高为“宦籍” , 也就是宦官 。
以如今理解 , 宦官必然就是太监 , 但其实“宦”字甲骨文本义是“贵族的奴仆” 。 从商代到秦朝 ,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宦官是阉人 。 直到东汉时 , 朝廷才规定宫廷内侍为宦官 , 必须都是阉人 。
甲骨文中 , 一个“凸刀”字形的文字 , 被认为是“阉割”之意 , 但甲骨文中没有将阉人用作宫廷内侍的记载 。
【历史故事】赵高的真实身世,秦汉竹简改写认知,怪不得会被秦始皇重用】周朝时期 , 《周礼》记载“宫者使守内 , 以其人道绝也” , 这是宫中最早使用阉人的记载 。
因此 , 秦朝时宫中应该已有阉人 , 但从赵高为宦官的记载来看 , 他并不是阉人 , 而是就职于宫中的秦始皇近臣 。
【历史故事】赵高的真实身世,秦汉竹简改写认知,怪不得会被秦始皇重用
文章图片
关于赵高为阉人的说法 , 最有力的证据在于《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赵高昆弟数人 , 皆生隐宫 。 ”
所谓“隐宫” , 一般指“天阉” , 某个特别的地方发育不全 , 或者说非男非女 。 但“赵高昆弟数人 , 皆生隐宫” , 总不至于兄弟数人都是天阉吧 , 这也太凑巧、太悲催了 , 可能性真不大 。
秦汉竹简出土之后 , 学者研究发现所谓“隐宫” , 其实是“隐官”的误写 。 “隐官”这个称呼 , 史书上没有记载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首次提及 , 秦史专家马非百将之与《史记》“隐宫”联系起来 , 并认为是“隐官”之误 。 后来 , 张家山汉简、里耶秦简中也发现了“隐官”记载 。
总之 , 通过一系列考证 , 如今基本确定司马迁笔误 , 实际应该是“赵高昆弟数人 , 皆生隐官 。 ”
【历史故事】赵高的真实身世,秦汉竹简改写认知,怪不得会被秦始皇重用
文章图片
那么 , “隐官”到底是什么意思 , 与赵高的身世有什么关系?可以说 , “隐宫”与“隐官”的一字之差 , 却让赵高身世被误解了二千年!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秦律十八种》记载:“许之 , 免以为庶人 。 工隶臣斩首及人为斩首以免者 , 皆令为工 。 其(身体)不完者 , 以为隐官工 。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记载:“隶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家室居民里中 , 以亡论之 。 ”隶臣妾、城旦舂等罪犯分子 , 不能与百姓住在一起 , 否则按照逃亡罪论处 , 说明对这些罪犯是集中管理的 。 但该文献又说“公卒、士伍、庶人各一顷 , 司寇、隐官各五十亩” , 隐官可与百姓杂居 , 获得正常人一半田亩等 , 说明隐官已经属于自由民了 , 但待遇减半 。 另外该文献中记载“公士、公卒及士伍、司寇、隐官子 , 皆为士伍” , 又说明隐官后代的身份是没有爵位的士伍 , 与普通庶民相同 。
因此所谓“隐官” , 大致可以视为刑满被释放的人员 , 但因为犯罪导致身体不全(不代表是阉人) , 已经无法回归正常的自由民身份 , 于是政府就给他们一个新的身份——“隐官” , 并给予减半的待遇 。 其中 , “隐”字代表隐去他们身上的罪过与耻辱 , 然后并不祸及下一代 。
【历史故事】赵高的真实身世,秦汉竹简改写认知,怪不得会被秦始皇重用
文章图片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赵高昆弟数人 , 皆生隐宫 , 其母被刑僇 , 世世卑贱 。 ”也就是说 , 赵高母亲是罪犯分子 , 但“世世卑贱”这个说法不客观 , 因为赵高属于“隐官子” , 已经属于正常百姓了 。
可以想象的是 , 由于赵高母亲是刑满释放的“不完者” , 想必在他年少时 , 没有少被其他少年嘲讽欺负 , 或许因此扭曲了赵高的人性 , 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 在秦始皇去世 , 无人压制赵高之后 , 成为鼓动胡亥大开杀戒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