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马扩是谁?海上之盟,凭借一己之力,他如何为大宋争取利益最大化?

【爱历史】马扩是谁?海上之盟,凭借一己之力,他如何为大宋争取利益最大化?】我是棠棣 , 一枚历史爱好者 。 欢迎大家【关注】我 , 一起谈古论今 , 纵论天下大势 。 君子一世 , 为学、交友而已!
1、马扩其人
马扩因为父亲马政出身于军人 , 所以将自己成材的修习目标放在了武学方面 。
政和七年(1117) , 马扩在青州的州立学校(州学)武学考试中中选 , 被荐举进入了国立学校(国学)深造 。 第二年春天 , 在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省试”中 , 马扩再次告捷 。
【爱历史】马扩是谁?海上之盟,凭借一己之力,他如何为大宋争取利益最大化?
文章图片
接着在三月十六日(戊戌)皇城集英殿“殿试”中 , 因为弓马武艺超绝 , 兵法对策精通 , 以优等考分武举及第 , 并获得了武举最高级身份“上舍出身” , 以及承节郎这一最起码的武官之衔 。
同榜中包括徽宗最为宠爱的第三子嘉王赵楷在内的考生共七百八十三人 , 被徽宗赐“及第出身”或“同出身” 。 根据当时制度的规定 , 州一级的武学教谕之职须由州都监兼任 , 或由上舍出身的武举担任 , 所以马扩又得到了京西北路武学教谕一职 。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 , 马扩连过州试、省试和殿试这三道关 , 一举夺得了上舍出身的武举及第 , 可谓成绩优特 , 学业卓然 。 这也为他以后能够无畏于南北奔波、折冲樽俎 , 无畏于格斗骑射、驰骋沙场 , 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也是他得以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出色表演的基本条件 。
2、出使金国
在武举及第的这年冬天 , 马扩回到了登州牟平觐亲 , 而此时其父马政早已承奉圣旨和高药师等人泛海结盟女真去了 。 但是 , 马扩很幸运 , 他没有等很长时间 , 马政就带着金使回到了登州 。
可能多半也是出于对女真人的好奇 , 马扩主动帮助父亲 , 承担了陪同和接待金使的工作 。 接着 , 受登州守臣的派遣 , 马政陪送金使前往东京 , 而马扩索性也随父一起从行 。
这次朝廷为何要差遣马扩随父一起和撒卢母等人前往东北 , 是有人保举 , 还是马扩自告奋勇 , 现已不得而知 。 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 , 就是和金人这样的对手谈判绝对是一件极苦的差事 , 吃力不讨好还在其次 , 一言不慎惹火了对方 , 说不定就成了阶下囚 , 被扣上个一年半载算是平常之事 。
【爱历史】马扩是谁?海上之盟,凭借一己之力,他如何为大宋争取利益最大化?
文章图片
所以 , 这算得上是一份暂时还看不见有什么好处 , 却要冒客死他乡之险 , 现在还绝不会有人出来竞争的“忧差” 。
十一月二十九日(丙寅) , 马政父子一行人随金使一起抵达东北涞流河阿骨打的居所 , 他们第一次为女真人带来了大宋的正式《国书》以及《事目》 。
宋朝《国书》以及《事目》的核心内容是 , 幽云十六州一个也不能少 , 宋朝要全部收复 , 包括平州榆关等地也要收回 。
而其中西京及其附近各州 , 看在大金正在与本朝夹攻辽朝的分上 , 大宋暂且未去收复 , 今后夹攻之事了迄 , 大金收兵之后 , 本朝还是要收回的 。
宋人这次的两个文件终于说得明明白白 , 那口气也一点不含糊 。
3、金国的强势
阿骨打按照他以往一贯的做派 , 对大宋的这些要求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 , 也断然否认了以前曾向赵良嗣“所许西京之语” , 而且再次搬出“平、滦、营三州不系燕京所管”的论调 。
阿骨打咬紧牙关不松口 , 马政对此也不言放弃 , 且应对得很有策略 , 以“不知原传言之详及平州原系燕地”为借口 , “但对以唯唯” , 就是对阿骨打所言口有应声却不置可否 , 换句话说 , 马政没有正面和阿骨打抗辩 , 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坚持己方意见 , 寸土不让 , 非要你买账不可 。
金人对此反倒疑惑起来 , 出于慎重 , 他们在内部作了充分的讨论 , 但在马政等人被留下住了一个多月后 , 还是“议论不决” 。
【爱历史】马扩是谁?海上之盟,凭借一己之力,他如何为大宋争取利益最大化?
文章图片
金朝高层对宋朝这次毫不含糊提出要收复山前、山后地区燕云十六州全部土地和人民的要求 , 颇多置疑 。
首先 , 大家都认为宋朝根本没作“兵戎之备” , 只是将原来一直在付给辽朝的银绢“岁币”转送给了大金 , 不费一兵一卒 , 坐在那里屁股都不动一下就想得到燕云十六州全部土地 , 天下哪有这等便宜的买卖?第二 , 当初辽朝之所以超越古代 , 强盛称雄于一时 , 与得到燕地汉人之力是分不开的 , 而如今一旦把燕地割还给宋朝 , 我大金将失去燕地汉人 , 不但国势将受到削弱 , 更兼我大军要退守在紫金、居庸、古北、松亭和榆关等五关之北 , 无法监视控制燕云之地 , 却让宋朝坐受地利而掌控我之弊害 , 谁人愿意?第三 , 倘或我大金将来灭了辽朝 , 尽有其地 , 则宋朝“何敢不奉我币帛 , 不厚我欢盟?”那时 , 假如我“欲南拓土疆 , 彼以何力拒我?又何必跨海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