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书生为长吏方泩(扬州江都邵伯镇)

邵伯镇 , 为运河与里下河转运之枢纽 。 由于水陆交通便捷 , 带来了经济发达 , 文化昌盛 。 在几千人的集镇上 , 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十多位进士 。 在邵伯南大街北首的东侧 , 就有一座厅堂内挂有“进士及第”匾额的“方公馆” , 那就是进士方泩的府第 。 如今虽已面目改易 , 但旧屋尚在 , 遗址尚存 。
方泩 , 生卒年月不详 , 号春波 , 江都邵伯镇人 。
方泩少即聪慧 , 通经史 , 为名诸生 。 清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翁曾源榜三甲四十一名进士 。 同榜进士中 , 有著名的 , 号称“翰林四谏”的晚清重臣张之洞与黄体芳 。
【爱历史】书生为长吏方泩(扬州江都邵伯镇)
文章图片
平阳风光
方泩进士及第后 , 便以知县分发浙江 , 历知乌程 , 遂昌等县 。 所至之处 , 厘清积案 , 扫除弊端 , 事无留滞 。 由于他为官廉正 , 从而使得奸猾之吏徒无机可乘 , 只得敛手 。
当时 , 文襄公左宗棠任浙江巡抚 。 一次他到地方视事时 , 一些官吏向其反映:方泩为官 , 乃一纯粹书生耳!左宗棠听到反映后 , 通过走访了解 , 却不以为然 。 对反映的部属一再强调 , 浙江兵后(指太平天国之乱) , 元气未复 。 得书生为长吏 , 乃地方之福也!从此 , 令同僚们刮目相看 。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 方泩曾于同治五年(1866) , 同治十年(1871) , 同治十三年(1874)三任平阳知县 , 成为一段佳话 。
方泩在平阳 , 组织江南民团 , 练民御冦 , 动员民众捐修卫北城墙 , 确保县境免遭战火;号召大户捐输军饷 , 献金济困 , 发粟赒饥;兴办社仓利民 , 避免贫民流离失所;重视书院建设 , 注意培养诸生 , 使科举的文武生员大大增加 。 所有这些 , 保障了一方平安 , 稳定了社会治安 , 深得民众赞许 。
【爱历史】书生为长吏方泩(扬州江都邵伯镇)
文章图片
平阳风光
除此以外 , 方泩还通过向卓有建树与善举的家族亲笔题赠匾额的方式 , 弘扬正气 , 淳朴民风 。
同治九年(1870)他亲书“惠周文褓”的匾额赠给金乡镇的潘敷鄂家族 , 以表彰潘家输军饷 , 修城邑 , 赈灾荒等慈善之举;钱库镇黄氏家族自迁境以来 , 在短短五十年时间里 , 奋发创业 , 蔚成名族 , 且文风鼎盛 , 人才荟萃 , 取得文武生员贡生的过二十人 。 方泩向黄宝珊 , 陈氏夫妇赠送了“宝婺扬辉”的匾额 。 同治十一年(1872)金乡镇张瑞云 , 夏氏夫妇六十双寿时 , 方泩又亲笔书赠“椿萱週甲”的匾额 , 以表彰他积极参与组织民团 , 练兵御寇的忠勇之行 。 这就在县境内大力倡导了重文 , 重孝 , 重义 , 重善之风 。
由于方泩为官严明 , 处事公正 , 敬业勤奋 , 曾获赠加同知衔 。 光绪六年(1875)方泩因病 , 乞改儒官 , 后便改授教职 , 选为苏州府学教授 。
【爱历史】书生为长吏方泩(扬州江都邵伯镇)
文章图片
平阳风光
苏州府学的紫阳书院 , 自范仲淹买地办学起 , 就一直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起”的赞许 。 它独树一帜的以“经文”与“治世”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 为传承江南文脉培养人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 方泩在紫阳学院可谓适得其所 , 对诸生中“贫而力学者 , 辄分俸助其膏火” , 并于光绪十年(1883)编纂了《紫阳书院课艺十一编》(上下两册)作为教材 , 以此度过了他的晚年 。
【爱历史】书生为长吏方泩(扬州江都邵伯镇)】方泩本人还著有《香阁诗集》 。 (朱毓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