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是如何用兵的?

六月 , 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四万人 , 经孤竹 , 越碣石 , 到达辽东 。
公孙渊命大将军卑衍、杨祚统率步、骑兵数万人 , 驻扎在辽隧(今辽宁海城市西北高坨子附近) , 依辽水挖掘了长达二十余里的壕沟 , 坚壁高垒 , 阻击魏军 。
卑衍出战 , 司马懿派胡遵迎击 。
两军对战 , 卑衍大败 , 退回营寨坚守 。
魏军将领们纷纷请求出兵 , 乘胜攻打敌军营垒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是如何用兵的?】司马懿说:“敌人坚守壁垒 , 不出城决战 , 就是打算拖死我军 。 如果现在攻城 , 正中其计 。 古人曰:‘敌虽高垒 , 不得不与我战者 , 攻其所必救也 。 ’敌人主力在此 , 老巢必定空虚 , 不如我军直指襄平 , 敌人必然惊惧 , 惧而求战 , 必能攻破 。 ”
于是 , 司马懿声东击西 , 命魏军在南线打出许多战旗 , 佯攻围堑 , 吸引敌军主力 。
卑衍等人中计 , 调动精锐部队 , 防守南线 。
司马懿自己则率大军暗中渡过辽河 , 向北挺进 , 直扑襄平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是如何用兵的?
文章图片
卑衍等人闻讯大惊 , 急忙连夜撤军 , 赶往襄平增援 。
魏国大军进抵首山(今辽宁辽阳市西南十五里) , 公孙渊果然命卑衍等人截击 。
司马懿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不攻其营 , 正是要等现在的局面 。 ”说完 , 指挥魏军迎头痛击 , 大败卑衍 , 三战皆捷 , 乘势进军包围襄平 。
此时正值七月 , 连降大雨 , 辽河暴涨 , 运粮船队可以从辽口直抵城下 。
大雨下了一个多月 , 还没有停下的迹象 , 平地积水深达数尺 。
魏军上下都有些心慌起来 , 纷纷建议迁移营垒 。
司马懿不许 , 下令军中:“有敢说迁营者斩!”
都督令史张静违抗命令 , 被斩 。
魏军见司马懿意志坚决 , 军心也慢慢安定下来 。
公孙渊军依仗水势 , 像平常一样 , 砍柴牧马 , 毫不顾忌 。
魏军将领们纷纷请战 , 想要俘获他们 , 司马懿都不准许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是如何用兵的?
文章图片
司马陈圭不解 , 问司马懿:“从前攻打上庸 , 八支部队同时进发 , 日夜不停 , 所以才用十六天时间 , 就攻下坚城 , 斩杀孟达 。 可令我疑惑的是 , 这次远征 , 怎么反而气定神闲 , 行动迟缓呢?”
司马懿说:“孟达兵少 , 但存粮可支撑一年 , 我军将士四倍于孟达 , 但粮食不能支持一个月 。 以一个月攻打一年 , 不快速行吗?以四个兵士攻击一个敌人 , 即使丧失一半 , 只要最后能够攻克 , 都应当去做 , 所以 , 当时不顾死伤 , 强行进攻 , 是与粮食竞争啊 。 如今敌众我寡 , 敌饥我饱 , 雨水又大 , 功力施展不开 , 虽说应当速战速决 , 可又能干什么呢?自打从京师出发那一刻起 , 我们都不担心敌人进攻 , 唯恐敌人逃走 。 现在敌人的粮食眼看就要耗尽 , 可是我们的包围还没完成 , 如果抢掠他们的牛马 , 抄袭他们的樵夫 , 这不是故意逼迫他们逃走吗?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 要善于随机应变 。 敌人凭仗人多 , 倚仗雨大 , 虽然饥饿窘困 , 却不肯束手投降 , 此时我们就应当装得很无能的样子 , 让他们安心 , 稳住对方 。 如果贪图小利 , 却把他们惊吓跑了 , 这可不是好的计策 。 ”
魏国朝廷听说大军遇雨 , 一致建议退兵 。
曹叡没同意 , 说:“司马懿有能力应对危局 , 捉住公孙渊指日可待 。 ”
月余 , 大雨终于停息 。
司马懿随即完成包围 , 高堆土山 , 深挖地道 , 利用井栏、橹车、钩梯、冲车等器械 , 飞箭、投石密集如雨 , 日夜攻城 。
【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是如何用兵的?
文章图片
公孙渊粮食已尽 , 形势窘迫 , 甚至出现人杀人相互蚕食的惨状 , 魏军又昼夜强攻不停 , 死者不计其数 。
公孙渊部将杨祚等人坚持不住 , 潜逃出城 , 投降司马懿 。
一天晚上 , 一颗长约十丈的大流星 , 从首山的东北面 , 坠入了襄平的东南面 。
襄平城顿时陷入恐慌之中 , 公孙渊的心里也开始慌乱了 。
八月 , 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来见司马懿 , 请求解围退兵 , 许诺只要魏国同意解围 , 辽东君臣定当自缚投降 。
司马懿不听 , 斩了来使 , 用檄文通知公孙渊说:“楚国和郑国地位相等 , 可是郑伯还得光着脊背 , 牵着羊出城迎降 。 我是天子的上公 , 而王建等人是何货色 , 就想要我解围后退 , 难道不失礼吗?这两个老糊涂 , 传个话都传不明白 , 已被我杀掉 。 你如果还有请降之意 , 就另派年轻聪明点的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