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从武汉到北京,“火眼”实验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应急方案
高3.5米、占地70多平方米的白色气膜舱是华大基因工作人员姜博的工作场所 。
10多天前 , 在北京大兴体育中心 , 16个气膜舱几乎是“拔地而起” , 迅速成为北京市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 。
临时搭建在北京大兴体育中心的这16个气膜舱成为北京首座可移动充气式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 16个气膜舱持续运行 , 可实现日检测量单管10万份 。
舱里的核酸自动提取设备、核酸扩增设备、pcr检测仪器等仪器昼夜不停地运转 。 核酸采样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不断地送往这里 , 经过气膜舱里仪器的检验 , 最终得出核酸阴性或阳性的结果 , 助力北京疫情精准防控 。
这个被叫做“火眼”实验室的气膜舱实验室 , 赋予了检验人员对战胜疫情的信心——“火眼金睛揪出病毒” 。
北京大兴“火眼”实验室全貌 。 (受访者供图)
单个气膜舱充满气只需50分钟
姜博是华大基因的子公司华大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 。 这个刚大学毕业的95后从年初武汉疫情爆发至今 , 一直在抗疫一线 , 分别在武汉“火眼”实验室、哈尔滨“火眼”实验室工作过 。
“火眼”实验室第一次出现 , 是在今年2月 , 武汉疫情爆发初期 。 当时 , 武汉核酸检测能力不足 , 大量疑似病例无法确诊 。 为了加快并扩大核酸检测 , 武汉市政府与华大基因等机构联合共建了“火眼”实验室 , 并于2月5日在武汉正式启动试运行 , 每天能够检测万人份的样本 。
姜博说 , 武汉的“火眼”实验室是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装修改造 , 并迅速投入使用 , 极大解决了当时武汉核酸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 。
4月初 , 哈尔滨因境外不断输入确诊病例 , 面临巨大的防疫压力 。 吸取了武汉抗疫的经验 , 哈尔滨将关口前移 , 做好核酸检测成为防疫关键一步 。
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在哈尔滨应运而生 , 6个气膜舱矗立在哈尔滨新区平房片区 。 这是气膜版“火眼”实验室的首次亮相 , 也是成为全球首个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 6个气膜舱每天的检测量可达1万人 。
在姜博眼中 , 北京大兴的“火眼”和哈尔滨的“火眼”相比 , 最大的区别就是“更大了” 。
“快速搭建、可移动、自动化是气膜版火眼实验室最突出的优点 。 ”刘心是华大基因北区首席代表 , 他对“火眼”实验室的建造了如指掌 。 “单个气膜舱充满气只需要50分钟 , 我们对舱内将实验所需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模块化的设计 , 实验室所需的各类设备可以直接组装、调试 。 ”
“火眼”实验室的建造 , 就像摆积木一样 , 将已经模块化的材料、仪器进行组装调试 , 很快便可投入使用 。 刘心说 , 北京大兴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 不到3天时间基本完成气膜舱搭建、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
最初 , 大兴“火眼”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日检测量单管3万份 , 6月28日 , 实验室再次升级改造 , 将原来的9个气膜舱 , 扩增为16个气膜舱 , 其日检测能力也提高至单管10万份 。
刘心说:“实验室通过气膜这种方式来搭建 , 能够实现快速响应 。 但其整体的实验室功能又和传统的实验室是一致的 , 是一个可移动、自动化、大通量的核酸检测实验室 。 ”
多项自主创新技术亮相
北京大兴“火眼”实验室分为4大功能区 , 分别为样本处理区、试剂准备区、核酸提取区和扩增区 。 核酸采样的咽拭子标本到达“火眼”实验室后 , 将先经过灭活 , 后转移至96孔板上 , 在机器中进行核酸提取后 , 最后被转送至扩增区进行核酸扩增和检测 。 完成这一整套程序需要四个气膜舱同时工作 。 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 , 16个气膜舱可随时调节其功能属性 。
姜博就负责样本处理的其中环节 。 经过灭活后的样本需经过他的双手 , 转移至96孔板上 。 而人工的速度毕竟不如机器 , 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核酸检测效率 , 火眼实验室里自动化设备起到重要作用 。
- 【】北京又有6地疫情风险等级降级!高风险地区仅余一个
- 【】北京确诊病例情况汇总 一图看明白→
- 【】北京:6月11日以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4例 47%为新发地市场工作人员
- 北京可控范围内病例还会确诊真相是什么?北京可控范围内病例还会确诊事件始末
- 北京高风险地区只剩一个发生什么事了?北京高风险地区只剩一个具体情况
- 北京高风险地区只剩一个|北京6地疫情风险等级降级 高风险地区只剩一个
- 央视新闻客户端|武汉普降大暴雨 城区出现积水
- 安徽|元气森林安徽滁州工厂建成
- 地区|北京6地疫情风险等级降级 高风险地区只剩一个
- 风险|北京又有6地疫情风险等级降级!高风险地区仅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