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市场“牛市”信号频传!上半年新基金发行份额超万亿创十年纪录!爆款基金魔咒还在吗?( 三 )


另外 , 周春生认为 , 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 而在看好股票市场的基础上 ,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从个人投资股票转向把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管理 , 一般而言 , 基金的回报率要高于散户炒股的回报率 。
今年爆款有何不一样
A股市场的持续回暖和爆款基金的扎堆诞生 , 给投资者引出了一个思考:爆款基金在下半年还能否出现 , 什么样的基金才能成为爆款?
“造成爆款基金频出的现象归根究底来说 , 是投资者认为买基金是性价比更好的选择 。 ”基金豆资深分析师李扬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投资者财富的重新配置刚刚起步 , 未来公募基金会吸纳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 , 成为大多数人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 。 因此 , 公募基金的火爆募集现象在下半年仍会继续 。 然而 , 具体哪种风格的基金会火爆则视未来市场风格而定 。
“中短期来看 , 基金经理和市场行情的配合最为关键;长期来看 , 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最为关键 。 中短期出现的爆款往往与极致的市场风格提供beta(市场收益)、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提供alpha(超额收益)造成的一年左右周期超高收益率相关 。 而长期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仍然受投资者认可 , 则需要基金经理投研能力和基金公司投研体系的大力支持 。 ”李扬帆表示 。
某头部券商资产托管部基金分析经理张超(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 , 以前不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口碑如何 , 只要行情推动可能会形成全面爆款 , 但现在是没有口碑的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甚至都无法顺利发出新产品 。
爆款也许时常会有 , 但投资者的钱包也有限 , 上半年新发基金经常出现募集破百亿的现象 , 令市场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买入基金的资金从何而来?
对此 , 业界曾有多位人士猜测 , 可能是左手倒右手的“赎旧买新” , 但目前未有任何权威数据可以辅以佐证 。 不过 , 从中基协公布的最新基金规模数据来看 , 截至今年5月底 , 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规模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缩水 , 其中货币基金缩水近2000亿元 , 权益类基金的规模环比出现上升 。
张超认为 , 可能存在上述现象 , 毕竟目前基金代销机构的收入来源中 , 新发基金占比较高 , 在有利于投资者的情况下 , 代销机构有动力劝导客户赎回老基金认购新基金 。 至于货基规模降低 , 最大的原因应是市场利率降低和监管加强 。
李扬帆认为 ,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与销售渠道的激励机制密切相关 , 也意味着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爆款魔咒是否存在
但是 , 爆款基金真的能带来更好的收益吗?
Wind数据显示 , 截至6月30日 , 2015年上半年成立的百亿基金中 , 有4只基金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负 , 同时也有3只基金收益率超过50% , 最高收益率接近100% 。 同期 , 6只战略配售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仅为1.08% , 其中有2只收益为负 。
而从今年新成立的百亿基金来看 , 也有权益类基金在3000点附近高位时匆忙建仓 , 虽然二季度收益有所回升 , 但上半年整体净值收益为负 。 也有部分权益类基金在上半年逐步稳定建仓 , 虽然上半年收益比不过大火的医药和科技类基金 , 但依旧处在权益类基金平均水平行列 。
如此看来 , 爆款不一定代表是优等生 , 如果爆款基金的业绩与之不相匹配 , 爆款可能也只是昙花一现 , 最终面临的结果是规模缩水、人走茶凉 。
“爆款基金的魔咒是存在的 。 ”李扬帆认为 , “对于基金销售渠道而言 , 销售历史收益率突出、净值曲线接连创出新高的基金是更容易见效、更不承担风险的选择 。 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而言 , 也很容易受到历史收益率和眼球效应的影响 , 迫不及待地‘上车’ 。 但此时的大盘或对应的板块往往已经有了可观的涨幅 , 在这种情况下追高自然会降低未来的预期收益 。 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初均出现过标志性的爆款基金发行后市场回调的情况 。 只有当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上涨时 , 爆款基金发行才不是行情的终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