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是否有农残?五分钟有答案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证了粮食的丰产丰收;但如果使用不当 , 其导致的农药残留也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 人们日常所吃的瓜果蔬菜 , 是否有农残 , 能否正常食用?这是消费者普遍关注的话题 。
日前 , 中国农业科学院宣布 , 该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研发 , 依托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准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的成果基础 , 在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仅需用到手机与检测试剂条 , 便可在5分钟内完成多种化学农药残留的检测 。
这一技术到底有何特点?方便在哪?是否准确?经济日报采访人员采访了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及行为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静 。
大众都能用的检测工具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而散 , 集约化程度低、农药使用不规范的问题长期存在 , 农药残留市场监管难度大 。 而且 ,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相对较短 , 很多情况下 , 监管机构实验室的抽检结果出来时 , 农产品可能已端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 因此 , 如何快速准确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检测 , 对我国农业发展与人民生产生活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
从国家层面来看 , 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均对快速检测提出了相应要求 。 从企业层面来看 , 严格的产品自检是必需的 。 农产品在上市之前是否安全 , 企业需要第一时间知晓 。 而消费者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用农产品 , 其关心程度可想而知 。 农业科学院质标所王静团队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 , 其中40%多的消费者最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是农药残留 。
然而一直以来 , 快速检测技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 这是因为 , 农药品种繁多 , 每种农产品使用的农药又不太一样 , 而且农药的分子量又小 , 因此想要快速检测出来确实难度很大 。
对此 , 王静团队多年来所做的工作 , 就是要让农残检测成为买菜大妈手中的“弹簧秤” , 只有方便操作、通俗易懂 , 才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 守护百姓们餐桌上的安全 。
在采访现场 , 王静为采访人员演示了这一款神奇的检测试剂条 。 她首先冲泡了一杯添加有未知混合农药的有机茶;然后 , 将茶汤滴入样品池的6个小孔中 , 再插入6根检测不同农药的试纸条;很快 , 白色的试纸条上就会出现不同深浅的线条;最后 , 打开微信小程序“快速检测图像识别系统” , 拍照上传 , 农药是否超标将直接显示在手机上 , 结果一目了然——整个操作过程仅需5分钟左右 。
“对于消费者来说 , 只能看到显示阳性或者阴性 。 而对于政府和企业 , 我们还有一项附加功能——就是按照规定的残留限量要求 , 显示超标还是未超标 。 ”王静对采访人员说 。
据介绍 , 针对目前市场监测中常见的农药种类 , 研究团队已研制成功吡虫啉、克百威、戊唑醇、啶虫脒、腐霉利、毒死蜱、多菌灵等农药的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 , 对试纸条加工参数进行了标准化 。
如何保障准确率
在人们通常印象里 , 给农产品做检测要将样品送到专门的检测机构 , 让专业检测人员开展一系列复杂程序 , 才能够得出结果 。 那么 , 有人不禁要问:仅凭借一张小小的纸条 , 且用时仅有5分钟 , 测出来的结果靠谱吗?
王静解释了其中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接种过各种疫苗 , 疫苗的原理就是让人体内产生抗体 , 从而再有这种病毒侵袭就不会被感染 。 而我们的技术 , 其实与这个原理是一样的 。 先把农药做成抗原 , 让它产生抗体 , 并制作成试纸条 。 一旦再遇到要抓取的目标物 , 比如某一种农药 , 试纸条上面就会出现特异性颜色反应 。 ”
说起来简单 , 然而具体操作起来确实非常复杂 。 “这是由于农药是小分子物质 , 没有免疫原性 , 很难直接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 怎么办?我们就先把它设计成半抗原 , 然后再到抗原 。 就是这样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实验 , 我们最终筛选出可以特异性识别农药小分子的抗体 。 ”王静告诉采访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