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治学者:疫情危机之下,欧洲重新认识中国( 三 )

新京报:你谈到了欧盟在外资审查机制这方面的举措 。 在我看来 , 这好像是中国对外投资面临压力的一种写照 。 在中欧投资协定尚未达成的情况下 , 欧盟对中国投资采取的做法背后 , 到底是经济逻辑主导还是政治逻辑主导?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增长低迷的背景下 , 这种政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溪托夫·迈瑟巴赫:在更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下 , 欧盟即将学到重要一课:欧盟与中美两个大国的相互依赖 , 不只是一项弱点 , 更是一种资产 。

通过平衡与中美的关系 , 欧洲可以在世界舞台上获得更多战略自治 。 这种自治的真实形态现在也许仍不清晰 , 但越来越多的欧洲政治领袖确信他们应该更积极地保护自己的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和地缘政治资产 , 毕竟国际秩序如今正越来越少地依赖规则 , 而更多依赖于实力 。

目前欧洲整体战略虽未形成 , 但至少一些欧洲的经济强国有强烈的动机联合起来 , 抵御自身的脆弱性 , 例如重建关键商品的国内供应链体系或建立多样化的国际经贸合作 。 另外 , 还有一些讨论是关于是否要限制部分商品出口或知识转移 , 从而保护战略资产 。

当然 , 这并不意味着欧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会走向停滞 。 欧洲需要作为伙伴和市场的中国 。 中国也需要亚洲之外强劲的盟友和经济伙伴 , 而欧洲无疑是最重要的候选人之一 。 因此 , 对未来的谈判既要有美好愿景 , 也要有充分信心 。

新京报:中国一直以来都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 , 实际上欧盟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并不一致 。 即便是被欧盟视作核心竞争力的“规范” , 欧洲各国也存在较大的立场差异 。 如今各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增长压力 , 在这种情况下维持规范体系尤其困难 。

实际上 , 中国强调的是国家之间实实在在的互利合作 , 同时希望这些经济合作能够促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和民心相通 。 虽然现实当中还面临很多困难和质疑 , 我们还是希望中欧合作共赢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

▲无人机编队用“爱心”点亮夜空 拼出多国国旗悼念新冠死者 。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