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诸葛亮亲自带兵六出祁山,为何都无功而返

【历史故事】诸葛亮亲自带兵六出祁山,为何都无功而返
文章图片
秦岭、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 , 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千里蜀道上的中继站和休息点 。 这里北瞰秦陇 , 南蔽巴蜀 , 形成河渭与江汉上游的蜀道经济文化带;秦国就是因为南取汉中 , 吞并巴蜀 , 才有实力完成了统一大业;汉高祖刘邦自汉中起家 , 暗渡陈仓 , 成就帝王业 。
【历史故事】诸葛亮亲自带兵六出祁山,为何都无功而返
文章图片
曹操和诸葛亮都为粮草转运而头疼
到了三国时期 , 一代人杰曹操、诸葛亮都曾围绕汉中殚精竭虑 。 曹操为得到两度亲征 , 先后讨平马超、韩遂、张鲁等各类诸侯 , 最后得而复失;诸葛亮为巩固汉中置军屯田多年 , 亲自带兵六出祁山 , 可惜都无功而返 。 让曹操和诸葛亮都功亏一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但蜀道之艰难却是其中最重要的 。
曹操占据的关陇地区和诸葛亮控制的蜀汉地区分别位于黄河、长江的上游 , 位于中国大陆第二大阶梯上 , 山岭纵横 , 河谷深险 , 中间还有苍茫高耸的秦岭阻隔 , 自古以来就是天下之阻 。 无论从关陇南下蜀汉 , 还是蜀汉北上关陇 , 都会遇到漫长而艰难的后勤补给难题 , 粮饷转运十分困难 。
【历史故事】诸葛亮亲自带兵六出祁山,为何都无功而返
文章图片
征伐汉中的首要任务是筹集粮饷
诸葛亮为了战胜崎岖艰险的蜀道 , 克服运粮困难 , 充分发挥个人智慧 , 创造发明了新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 这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史上后勤工作的一大奇迹 。 但先进的运输工具 , 仍未能扭转粮食转运困难的境地 , 蜀军依然没有摆脱“退军集粮 , 粮尽退军”的怪圈 。 “十二年春二月 , 亮由斜谷出 , 始以流马运 , 秋八月 , 亮卒于渭滨 。 ”
曹操手上没有木牛流马 , 攻取汉中时只能调动大量人力、畜力、确保后勤供应 。 《三国志?魏书?郑浑传》云:“太祖征汉中 , 以浑为京兆尹 。 ……及大军入汉中 , 运转军粮为最;又民田汉中 , 无亡者 。 ”一方面说明关中在郑浑的治理下 , 成为进兵汉中的后勤基地 。 另一方面 , 征调关中人口到汉中垦荒 , 说明仅靠关中不能满足10万大军的需求 。
【历史故事】诸葛亮亲自带兵六出祁山,为何都无功而返
文章图片
道路险阻给前后方粮饷运输造成了极大困难
除了邻近的关中外 , 比较富庶的山西 , 河南等地也提供粮 。 《三国志?杜畿传》云:河东太守杜畿治理有方、平定关中时 , “太祖征汉中 , 遣五千人运 , 运者自勉日:人生有一死 , 不可负我府君 , 终无一人逃亡 。 ”可见粮草转运之艰难 , 甚至让远在河东的民夫都产生了赴死的念头 。
后方的运输队都如此艰难 , 那么既要行军又要打仗的曹军之艰辛就可想而知了 。 《三国志》记载:“军自武都山行千里、升降险阻 , 军人劳苦” 。 “至汉中 , 山峻难登 , 军食颇乏” , “加粮道不继、虽風出军 , 犹不能皆全” 。 曹操有感而发 , 还为此专门做了诗歌《秋胡行》
晨上散关山 , 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 , 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 , 车堕谷间 。 坐盘石之上 , 弹五弦之琴 。
作为清角韵 , 意中迷烦 。
【历史故事】诸葛亮亲自带兵六出祁山,为何都无功而返】歌以言志 , 晨上散关山 。
【历史故事】诸葛亮亲自带兵六出祁山,为何都无功而返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