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川西高原新生活群像( 三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6月22日 , 在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内 , 胡春莲在制作羌绣;右图为6月22日 , 在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内 , 胡春莲在展示自己制作的羌绣抱枕 。
羌族姑娘胡春莲因病致贫 , 曾一直在家休养身体 , 没有收入 。 2019年 , 在帮扶干部的介绍下 , 胡春莲与羌绣“结缘” , 她来到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 ,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羌绣并从事相关工作 , 这让她每月有了2000元的固定收入 。
【中国网|川西高原新生活群像】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6月13日 , 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村民血四姐(左一)在从当地一家农牧产业公司工作人员处领取务工工资;右图为6月13日 , 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村民血四姐在展示自己领到的工资 。
血四姐是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人 , 丈夫因病于2009年不幸离世 , 之后家中重担都落在她一人身上 。 2020年6月 , 血四姐有了一份新的工作 , 成为当地一家农牧产业公司的员工 。 该公司在瑟谷村通过土地流转 , 建起了一个高原蔬菜基地 。 经过培训 , 原本对种植一窍不通的血四姐现在熟练掌握种植技术 , 她每月能领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上图为在若尔盖县的诺尔央牦牛绒编制传习所 , 当地村民扎西降初将牦牛绒纺成的线缠绕在小线轴上 , 供编织牦牛绒围巾等制品的机器使用(6月17日摄);左下图为在若尔盖县的诺尔央牦牛绒编制传习所 , 扎西降初的妻子麦州(右)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用传统技法手工制作牦牛绒制品(6月17日摄);右图为在若尔盖县的诺尔央牦牛绒编制传习所 , 扎西降初和妻子麦州手捧牦牛绒制品(6月17日摄) 。
扎西降初和妻子麦州都是达扎寺镇红光村村民 , 曾为村里的贫困户 , 家里靠养牦牛为生 , 一年能有1到2万元不固定的收入 。 2019年到诺尔央牦牛绒编制传习所上班后 , 两人每个月可以赚5000多元 , 还能照料自家的30多头牦牛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在松潘县川主寺镇牧场村 , 如戈在家中厨房煮牦牛肉 , 为接待游客做准备(6月17日摄);右图为如戈在家里新建的藏式家庭宾馆二楼专门接待游客的藏式大客厅里(6月17日摄) 。
如戈 , 藏族 , 46岁 , 育有3个子女 。 牧场村是当地的牧民定居村 , 近年来 , 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乡野风光、浓郁的藏族民俗风情发展乡村旅游业 。 如戈家是村里第一个发展藏家乐的 , 2011年刚开始时只有1间木屋3个床位 。 通过一家人的辛勤劳动 , 如戈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 家底也越来越殷实 , 家里的牦牛从2011年的200头壮大到如今的近400头 。 如今 , 如戈家聘用了本村两名村民当服务员 , 帮助他们增收 。 在她家的带动下 , 牧场村已经发展出4家藏家乐 , 每家年增收约5万元 , 2020年又新发展了3家藏式家庭宾馆 , 共有26个床位 , 预计每家年增收约3万元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在阿坝县麦昆乡沃朗村的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 , 桑俄吉在采蘑菇(6月14日摄);右图为桑俄吉拎着自己采摘的蘑菇(6月14日摄) 。
- 中国网|中国发布丨国际海事组织向全球分享《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3.0)》
- 中国网|中国发布丨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上涨,太湖水位超警 水利部部署长江太湖流域防汛工作
-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组织高高原跨昼夜火力打击训练
- 一首故事|辽宁大连“一女子因飙青藏高原致脑动脉瘤破裂”送医抢救后终脱险
- 中国网|高考考点线路加密消毒增发车次 公交集团多项措施保障考生出行
- 中国网|多种措施治理工地扬尘 中国一冶谌家矶小学项目部匠心打造“六化”工地
- 中国新闻网|从帐篷到楼房 从牧民到市民 高原游牧民众有了“新活法”
- 虹摄库尔斯克|随身带保温杯,高原紫外线强,却要军官露天开大会,莫迪抵达列城
- 唱歌“要命”!大连张女士飙《青藏高原》导致脑动脉瘤破裂
- 观览天下吖|澳洲:我也来,中国网友:蠢拒,美国终于如愿拿到中国320亿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