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川西高原新生活群像


中国网|川西高原新生活群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 , 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 地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 。 截至2020年3月 , 该州已累计完成10.3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 60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 , 13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 。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 , 阿坝州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减贫;以全域旅游为抓手 , 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将非遗作品转化为文化商品推向市场 , 开启群众不离乡、不离土的就业增收模式;创新生态扶贫模式 , 让2.4万名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踏上生态保护岗位 , 促进增收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6月12日 , 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支部书记高让头在大棚内采摘草莓;右图为6月12日 , 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支部书记高让头在大棚内留影 。
出生于1990年的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党支部书记高让头曾经是一名贫困户 , 在精准帮扶和自己的努力奋斗下 , 他不但自己脱贫 , 还成为了致富带头人 。 目前 , 高让头家种植了12亩地 , 养殖了30头猪以及200只跑山鸡 。 高让头介绍 , 2020年5月 , 投资800余万元的旅游主干道已经立项开建 , 随后 , 投资6000万元的“丹波云舍”民宿项目也将正式开工建设 。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和全域旅游的发展春风 , 丹波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高让头说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
中国网|川西高原新生活群像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6月11日 , 理县桃坪镇佳山村村民龙庭恒在采摘樱桃;右图为6月11日 , 理县桃坪镇佳山村村民龙庭恒在种植的糖心苹果树旁留影 。
27岁的羌族小伙龙庭恒2017年从成都高等纺织专科学校毕业后 , 回到家乡理县桃坪镇佳山村 , 担任佳山红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 龙庭恒说 , 这两年合作社发展很快 , 从原有的5户社员发展壮大为现在的28户社员 , 果树种植面积达120亩地 , 年产值300万元 , 并帮助8户贫困户社员成功脱贫 。 龙庭恒自家种有果树10亩 , 去年收入20多万元 , 其中近一半的销量是通过网络销售 。
中国网|川西高原新生活群像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在九寨沟县勿角镇甲勿村 , 陈海霞(前左)身着白马藏族传统服饰 , 为游客表演锅庄舞(6月19日摄);右图为在九寨沟县勿角镇甲勿村 , 陈海霞在富有白马藏族特色的农家乐前(6月19日摄) 。
陈海霞 , 汉族 , 31岁 , 从九寨沟县双河乡上甘座村嫁到甲勿村已有11年 。 此前 , 家中只有丈夫秦德来一个人靠打零工、挖野生药材赚钱 , 2018年全家只有不足2万元收入 。 2019年 , 九寨沟县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 , 用于甲勿村农房外观风貌和村道改造 , 建成数百平方米的停车场 , 一些农家小院变身民宿、农家乐 。 2019年 , 甲勿村共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 , 增收10余万元 。 随着游客的增多 , 陈海霞在今年购置了白马藏族的传统服饰 , 为游客表演民族舞蹈、展示少数民族文化 。 她希望未来能把自家的几栋房子改造成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农家乐 , 接待更多游客 , 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沈伯韩 摄
中国网|川西高原新生活群像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6月23日 , 汶川县威州镇索桥村5岁小朋友朱时兴(左六)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唱歌;右图为6月23日 , 汶川县威州镇索桥村5岁小朋友朱时兴在村里玩耍时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