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川西高原新生活群像( 二 )
2015年 , 在汶川县教育局等多方努力下 , 汶川县威州镇索桥村办起幼儿园 , 村民们的适龄子女从此可在家门口免费就读幼儿园 。 幼儿园现有老师两名 , 学生七名 。 据了解 , 每名学生每天免费配发一顿营养餐 , 包含一个鸡蛋、一块蛋糕和一瓶牛奶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6月15日 , 阿坝县神座村村民扎各泽在村中打扫卫生;右图为6月15日 , 阿坝县神座村村民扎各泽在新房中留影 。
近年来 , 神座村以风景秀丽的神座景区为依托 , 全村村民同工同劳提升村貌 , 曾经的贫困户扎各泽与大多数村民一样 , 也吃上了“旅游饭” , 牵马、卖酸奶就为他每年创收近三万元 。 同时 , 村里还为他提供了公益性岗位 , 让他每月有固定的800元收入 。 2015年 , 国家补助扎各泽6万余元建起了新房 。 2017年 , 扎各泽顺利脱贫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6月13日 , 墨吉在壤塘县棒托石刻公园内制作石刻作品;右图为6月13日 , 墨吉在展示自己的石刻作品 。
墨吉是壤塘县茸木达乡洞窝村人 , 家里只有他和三个孩子 , 以前没有收入来源 , 仅有的4亩土地只能种点青稞 , 真的是“穷得叮当响” 。 2016年 , 县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方式 , 成立了石刻传习所 。 墨吉与附近村里的一些贫困户一起 , 成了学员 。 从选石、勾画、雕刻、上色等工序学起 , 墨吉很快就熟悉了石刻作品的制作 。 现在 , 他已经从学员变成了正式员工 , 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 , 他不仅脱贫 , 还通过石刻技艺走在“致富响叮当”的路上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在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 , 村民熊德军在照料他养的阿坝中蜂(6月12日摄);右图为熊德军与他养的阿坝中蜂(6月12日摄) 。
熊德军 , 藏族 , 52岁 , 与妻子吉先玉相伴生活 。 之前并无固定职业 , 曾经在村里的蔬菜大棚打过工 , 也曾在周边的建设工地做过临时工 。 2018年开始 , 在丹波村第一书记等帮助下 , 他开始养阿坝中蜂 , 从一开始的2箱发展到如今的21箱 , 已成为村里养蜂最多的人 。 2019年 , 熊德军通过养蜂增收5000元左右 , 2020年预计将通过养蜂增收达2万元以上 。 平日里 , 熊德军会把自己学到的养蜂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 , 帮助他们一起养蜂 。 熊德军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成立一家专门的养蜂合作社 , 带着其他乡亲一起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 养蜂致富 。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6月13日 , 壤塘县上壤塘乡仁棚村村民更波在制作藏香;右图为6月13日 , 壤塘县上壤塘乡仁棚村村民更波展示他制作的藏香 。
更波是壤塘县上壤塘乡仁棚村人 , 因为房子离公路很远 , 交通不便 , 家中也没有种养产业 , 4口之家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 , 更波家一度生活十分困难 。 三年前 , 更波来到壤塘县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内免费学习藏香制作 , 如今他已学有所成 , 每月能领到3000元的工资 , 家庭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 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内进驻有唐卡、梵乐、藏医药、藏香等传习单位 , 当地及附近村民在这里可以免费学习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 , 学成后留在这里创作作品 , 每个月可获得数千元固定收入以及作品销售提成 。
- 中国网|中国发布丨国际海事组织向全球分享《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3.0)》
- 中国网|中国发布丨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上涨,太湖水位超警 水利部部署长江太湖流域防汛工作
-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组织高高原跨昼夜火力打击训练
- 一首故事|辽宁大连“一女子因飙青藏高原致脑动脉瘤破裂”送医抢救后终脱险
- 中国网|高考考点线路加密消毒增发车次 公交集团多项措施保障考生出行
- 中国网|多种措施治理工地扬尘 中国一冶谌家矶小学项目部匠心打造“六化”工地
- 中国新闻网|从帐篷到楼房 从牧民到市民 高原游牧民众有了“新活法”
- 虹摄库尔斯克|随身带保温杯,高原紫外线强,却要军官露天开大会,莫迪抵达列城
- 唱歌“要命”!大连张女士飙《青藏高原》导致脑动脉瘤破裂
- 观览天下吖|澳洲:我也来,中国网友:蠢拒,美国终于如愿拿到中国320亿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