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总数|疫情下的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凸显 优秀学生仍抢手( 二 )


今年年初刚刚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商科专业留学回国的张东也选择了慢就业 。 在家长的引导下 , 他报名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培训班 , 准备学习考证后再就业 。 回国之后也投递过不少简历 , 亲朋也推荐过不少工作 , 但是没有很理想的 。 家长和我都希望向金融行业发展 , 所以选择参加金融培训班的集中训练 。
那么 , 大学生选择慢就业 , 是逃避现实还是厚积薄发呢?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表示 , 从世界范围看 , 各个国家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有不同的看法 。 由于就业率和各大高校就业情况挂钩 , 我们国家把大学生毕业时间作为就业率的计算节点 , 可能有些过于急躁 。 实际上 , 从大学生毕业半年或一年后计算就业率 , 可能更为合适 , 更能真实反映就业情况 。
但是 , 也不能凭借慢就业的心态自我逃避 , 应要积极面对 。 在长春财经学院就业处处长耿子健看来 , 一些学生找工作困难重重 , 从某种程度而言 , 并非完全是客观因素影响的 , 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 。 在现阶段 , 一些学生存在慢就业心态 , 眼高手低 ,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找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
另外 , 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在采访时获悉 , 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高校签订学生就业统计不能弄虚作假的保证书 。 但是随之又口头传达通知 , 要求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能低于去年 。
要求今年的就业率不能低于去年 , 完全是视疫情于不顾了 , 滑天下之大稽 。 不低于去年的就业率 , 不搞虚假就业 , 不签订假的就业协议是不可能达到去年就业率水平的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 有资深教育从业者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 。
高校多措并举促就业
实际上 , 高校普遍还是在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而积极行动 。 湖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蒋利平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 , 疫情之下 , 学校举行不少线上招聘会 , 与此同时 , 与当地开发区联动 , 加大招聘的岗位供给 。 2月以来 , 湖南科技大学举办了8场线上招聘会 , 提供了超过10万个岗位 。 今年6月 , 我校首次线下双选会举行 , 吸引了160家单位来校揽才 , 共有353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 截至目前我校就业率在65%左右 , 应该略高于高校平均水平 。
针对今年疫情影响 , 我们引导应届毕业生调整心态、脚踏实地 , 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战略 。 同时 , 学校也及时调整就业指导策略 , 开展‘慧就业 , 汇创业’系列线上促就业活动 , 为企业和学生搭建线上招聘 , 求职平台 , 有意识地指导应届毕业生在线上学习如何制作出能够打动用人单位的简历 ,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面试指导 。 从目前的反馈情况来看 , 效果还不错 。 耿子健说 。
优秀学生仍是抢手货
大学读书期间 , 王亮(化名)就开始自主创业经营着一家旅游公司 。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 , 旅游行业首当其冲 , 王亮的创业项目因为亏损而不得不终止 。
前段时间 , 王亮在经历了认真思考之后 , 决定暂缓创业 , 选择应聘到了一家国内知名的大公司做管培生 。 当时有近百人竞争这一个职位 , 因为我有在大学期间的创业经历 , 使得负责招聘的HR对我青睐有加 , 最终如愿进入这家公司 。 王亮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 , 自己未来2、3年都打算在这家大公司学习和锻炼 , 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 。 但是以后肯定还是要考虑创业 , 感觉创业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毕业生总数|疫情下的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凸显 优秀学生仍抢手】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是否容易 , 最主要还是与个人因素有关 。 就现阶段而言 , 学历肯定还是找工作的第一要素 , 是敲门砖;第二要素则是个人经历 , 而这主要依靠学生时代的积累 。 王亮说 , 就我个人而言 , 感觉找工作并不困难 。 实际上 , 我有几个可选择的工作 , 最终选择了这家国内知名大公司 , 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更适合我 , 更有助于未来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