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造卫星的中学生”: 希望在太空做物理实验

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倪伟)当中学生与人造卫星相遇 , 会擦出什么火花?孩子们的“造星”梦能实现吗?今天(7月3日)11点10分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实施了一次“一箭双星”发射 , 其中一颗卫星是“西柏坡号”科普卫星 , 石家庄的中学生全程参与了研制 。


对话“造卫星的中学生”: 希望在太空做物理实验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西柏坡号科普卫星 。 图/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西柏坡号” 立方体卫星是一颗青少年科普卫星 , 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与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共同发起 。 “西柏坡号”体积约10cm×10cm×20cm , 重量约3kg , 设计寿命6个月 。 卫星搭载了一台微型光学遥感相机、一块可由地面注入程序的可编程教育载荷和天地对比实验室载荷 , 可以实现从卫星回传地面影像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物理实验数据比对等功能 。

 

此外 , 星上还存储了西柏坡纪念馆馆藏的珍贵文字和影像资料 , 以及征集的全国青少年太空梦想 。


对话“造卫星的中学生”: 希望在太空做物理实验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卫星总设计师白照广现场为学生讲解卫星研制流程 。 图/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卫星的一些功能 , 来自学生们的创意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柏坡号”科普卫星总指挥、总工程师白照广说 , 卫星的光学遥感相机、可编程教育载荷和西柏坡精神资料搭载都来自于青少年的想法 , 卫星研制对青少年来说就是一个新的科技探索参与平台 。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秘书长周岫彬介绍 , 同学们为科普卫星设置了有趣的太空实验任务:微型光学遥感相机 , 入轨后开展对地拍摄和数据应用 , 并由学生团队结合地理课程和编程课程设计 , 对卫星的拍照任务进行程序控制;卫星在轨期间 , 学生可通过学校的卫星地面站开展卫星软载荷接受实验;卫星提供 UV 频段通信载荷 ,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通过卫星开展语音转发和接收卫星遥测信号等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