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张文宏医生“连轴转”的一天:见缝插针,总还能多做些有用的事

:原题为_新民晚报|张文宏医生“连轴转”的一天:见缝插针,总还能多做些有用的事。
新民晚报|张文宏医生“连轴转”的一天:见缝插针,总还能多做些有用的事
文章图片
图说:张文宏教授 来源/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董纯蕾 摄(下同)
昨天中午12时15分 , 新民科学咖啡馆主办团队与张文宏教授启程赴昆山 , 开始了首度走出上海的科普之行 。 这已经是张文宏当天的第四项行程 。
上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防治公共卫生疾病团队与上海市名中医颜乾麟领衔的海派百年“颜氏内科”合作签约 , 将建立中西医结合防治公共卫生疾病联动机制 。 作为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 张文宏教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医楼 , 与颜氏内科第三代传承人颜乾麟交流了许多 。 而在此前此后 , 张文宏各完成了一项任务 。 傍晚17时 , 回到华山医院 , 他急匆匆往回赶 , 和早已等着的同事同行讨论业务上的事 , 1个小时后 , 还要赶去交大 。 防疫抗疫大战打响以来 , 张文宏的节奏便是如此 。 见缝插针 , 总还能多做些有用的事 。
“张爸”的演讲是真的“脱口秀” 。 昨天下午 , 做客新民科学咖啡馆 , 他开场便道“我知道大家看到ppt就想打瞌睡 , 我就是不给你看ppt” 。 稿子也是没有的 , 甚至连具体提纲都不曾见过 。 路上 , 他说“给我点时间理理思路” , 然后掏出个小本子 。 车上静默了一阵 , 小本子翻开又合上 , 上面只有寥寥几行标题似的字 。
张文宏不是一成不变的 。 “科学咖啡”时间里 , 那个曾拜托大家闷在家里一起抗疫的他 , 反复提及“reopen”(重启)一词 。 当全球蔓延无可避免 , 当与病毒一起过日子成为新常态 , 世界如此 , 中国更是如此 。
新民晚报|张文宏医生“连轴转”的一天:见缝插针,总还能多做些有用的事
文章图片
图说:在昆山 , 张文宏教授受到前来参加科普讲座的观众热情欢迎
他笑言:“当时我们防疫专家其实也是跟你们商量着办 , 结果你们都做到了!我们的政府给力 , 我们的人民也特别守纪律!”
他也反复强调 , “当前 , 很重要的一点是最大程度保障经济运行 , 散发病例还有可能出现 , 大家千万别慌了手脚 。 ”
不变的是逻辑 , “我们讲的是科学” 。 当有年轻姑娘关心疫苗的疗效 , 提问是不是能做到终生免疫时 , 他的回答是:总要先找好男朋友再去考虑结婚生子的事 , 有了疫苗后我们再考虑终生免疫的事情也不迟 。
面对昆山当地的援鄂医护人员提问 , 他又重提“共产党员先上”的原则 。 面对主动请缨驰援武汉的老同志、女同志 , 他总是心有不忍 , “在我们科室 , 共产党员先上 , 领导干部先上 , 男人先上!”
科学的逻辑 , 还包括大量的不确定性 。 几天前 , 作为唯一的教师代表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宏 , 在复旦大学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寄语毕业生: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是一个最好的舞台 。 “不确定性 , 你觉得我讲得对伐?”他问采访人员 。 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波疫情甚至尚未攀至峰值 , 第二波疫情还会再来 , 但何时会来?抗体药物和疫苗再顺利再快也要到明年才有希望问世 , 具体是何时?没有人可以确定 。
“做好基本防护 , 该干嘛就干嘛 , 现在是不是这样?”采访人员问 。
“是啊 , 上海已经基本恢复常态了 。 ”张文宏答 。
但他的生活显然还没有恢复常态 。 昨天傍晚 , 与新民科学咖啡馆主办团队道别 , 张文宏背着黑色双肩包快步走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小红楼” , 那背影让人突然想到了他几个月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 , “等疫情结束 , 我会非常安静地走开 , 回到医院 , 继续绕着墙根走路” 。 真盼望 , 那一天能快点到来 。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董纯蕾
[相关链接]
【新民晚报|张文宏医生“连轴转”的一天:见缝插针,总还能多做些有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