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后疫情社区·融合|流动人口社区:不是包袱是财富( 三 )


我们用了小区的公共空间 , 室外的架空层空地 。 我们放了些书柜 , 做成图书室 , 还募捐了很多图书 。 一开始 , 这些书柜其实放在另一个妈妈家里 , 虽然她很热心 , 但还是怕打扰她 。 大家就跟物业争取到了空间 , 有了固定空间 , 大家就募捐了更多的书 , 后来有三千多册 。
2017年 , 我还发了一条微博 , “小区里面的热心邻居主要是妈妈们 。 发起成立的图书室 , 没有钱 , 她们就自己干 。 没有场地 , 她们就找物业 , 磨了大半年 , 死缠烂打 , 坚持不懈争取到了不花钱可以用的角落 。 ”
后来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被妈妈们感动了 , 还让保安来帮忙 。 一开始 , 限制开放时间 , 大家排班管理 , 借书还书找保安开书柜 。 我觉得不需要上锁 , 没人会刻意破坏书 , 但其她妈妈还是挺担心 。
我们就决定试一下 , 书柜全天开放 , 上面就放登记的本子 , 全部自助 , 让大家把书的借阅情况登记好 , 看看损耗如何 , 能不能接受 。 开了没几天 , 就有很多人借书 。 还有个老爷爷帮忙写了一幅字 , 挂在墙上 。 我们又发起筹款加做书柜 , 做柜子的老板听到我们的想法 , 也很支持 , 只收了板材费 , 配件和人工都没有收钱 。
只要开始做了 , 有意思的事情就会发生 。 我们从图书角切入 , 希望做一系列社区活动 , 做手工、美食嘉年华等等 , 可以让大家有连结 。 以前大家都不认识 , 稍微有点事情 , 就容易有摩擦 。
后来我们也去找物业沟通 。 物业说 , 他们要做活动的主办方 , 我们来承办 。 我说挺好的 。 因为物业掌握的资源毕竟更多 , 当然他们做的事情是不是居民真的想要的 , 这是另外的问题 。 而且居委的活动也开始变多了 , 我不知道和妈妈们做的事情有没有直接关系 。
现在 , 小区里每两三个月会有各种主题活动 , 比如夏天水上乐园 , 还有跳蚤市场 , 鼓励大家交换闲置的东西 , 特别是小孩的玩具 。 小孩的玩具更新换代快 , 家里都是玩具 。 互相交换物品可以把大家连接起来 , 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 。
去年9月后 , 我参与的不多了 , 别的妈妈也有其他事情 。 但物业得到了居民的正向反馈 , 不管是环境卫生 , 还是活动 。 物业经常会组织放电影 , 还有消防安全、防盗防骗的讲座 , 小孩的活动也很多 。 这些都是妈妈们起的头 。
澎湃新闻|后疫情社区·融合|流动人口社区:不是包袱是财富
文章图片
小区里的开放图书室 , 小朋友在阅读 。
澎湃新闻|后疫情社区·融合|流动人口社区:不是包袱是财富
文章图片
小区的架空层空地 , 孩子们读书 , 大人们聊天 。
反思
上面三个社区项目都是以空间(比如图书室)和活动切入 , 进而开展社区工作 , 很容易进入社区 。 我们的活动也不算特别丰富 , 也是因为我们没有专职的运营人员 , 大家都是自愿来参与的 。 前两个社区是项目制 , 找基金会 , 谈项目 , 制定计划 , 最多时有七八个工作人员 。 在我自己的社区 , 没有全职工作人员 , 都是居民自愿参与 。
说到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融入” , 我觉得“融入”这个词不太准确 , 应该是“融合” , 因为城市需要他们 。
我们创造的社区空间 , 能让大家看到工业区的女工 , 看到社区里的妈妈 , 看到她们的工作创造了价值 , 她们的劳动服务了社区 , 服务了城市的经济 。 但是 , 她们在城市生活的其他需求 , 谁会看到呢?比如跟小孩团聚、文化生活 , 该由谁来提供?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 但公众很少听到她们的声音 , 她们经常是被书写和被塑造的形象 , 被描述成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 。 但我并不这么看 , 我觉得流动人口的社区有很强的生命力 , “流动性”有流出去 , 也有流进来 。 这种社区只是她们打工的第一站 , 她们先生存下来 , 再去寻求改变 , 找更好的发展 。 她们是特别愿意寻求改变的一群人 , 而不是等着被支援的弱势群体 。 我自己也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