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长江下游的文明起源之谜

【历史故事】长江下游的文明起源之谜
文章图片
这是2021年5月12日用无人机拍摄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5月12日摄)(资料图片)新华社采访人员黄宗治摄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突破了江淮丘陵和江南丘陵 , 滔滔江水在行将入海之处 , 孕育出一片花的国土 , 北折东下的江流在中国版图上宛如高昂的龙头 。
这片长江下游的区域 , 被网民戏称为“包邮区” , 而学名叫“长江三角洲” , 地跨沪苏浙皖 , 如今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
【历史故事】长江下游的文明起源之谜
文章图片
1994年马桥遗址的发掘现场 。 新华社发
而在5000年乃至1万年前 , 当时的“包邮区”是一番什么光景?近年来 , 大量考古资料证明 , 长江下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
于斯万年
浙江省浦江县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有A、B两座展示馆 , 这里的“镇馆之宝”可能是全世界各个博物馆里“最轻最小”的一件 。 它是一粒炭化稻米 , 粒长3.732毫米、粒宽1.667毫米、粒厚1.723毫米 。
【历史故事】长江下游的文明起源之谜
文章图片
2006年11月6日 ,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在浙江省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观看“万年稻米” 。 (资料图片)新华社采访人员王小川摄
但是 , 它也可能是分量最重的一件“镇馆之宝” , 凝聚了1万年的时光 , 更是1万年前世界稻作文化在此起源的实物见证 。 水稻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 , 养活了全球约一半的人口 。
2001年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乐平研究员带队 , 在浦江县发现了上山遗址 , 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遗存 。 2006年 , 上山文化正式命名 , 它是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 经碳14测年确定 , 距今最早已有1万年的历史 。
【历史故事】长江下游的文明起源之谜
文章图片
2006年11月6日 , 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学者在浙江浦江考察“上山遗址”发掘现场 。 (资料图片)新华社采访人员王小川摄
“我们脚下的耕作层只有20厘米厚 , 移开这20厘米的土层 , 就好比回到了1万年前 。 ”近日 , 蒋乐平在上山遗址北区向采访人员介绍了最新的调查情况 , 这里很可能留有上山时期的建筑遗迹 。
目前 , 上山文化考古已经发现了21处遗址 , 蒋乐平说 , 多处遗址都有定居的迹象 , 这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 。 对此 ,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教授傅稻镰判断说 , 长江下游的定居时代无疑从上山文化开始 , 此后的持续发展 , 最终催生了文明 。 美国斯坦福大学刘莉教授则认为 , 近东地区先有定居再有农业栽培 , 美洲先有农业栽培再有定居 , 而上山则是定居和稻作同时发生 , 这为研究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模式 。
【历史故事】长江下游的文明起源之谜
文章图片
图为义乌市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 , 桥头遗址属于上山遗址群 , 距今有9000年历史 。 (资料图片)蒋乐平供图
在与浦江相邻的小商品之都义乌 , 同属上山文化的桥头遗址出土了精美的彩陶 , 距今已有9000多年的历史 , 而在杭州市萧山区 , 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遗址也有彩陶出土 , 两者可谓一脉相承 。 在桥头遗址 , 研究人员从陶器中发现了酿酒的痕迹 , 在墓葬中发现了保存较好的人类遗骸 , 蒋乐平推测 , 这里可能是先民举行祭祀或敬礼之处 , 且以酒为礼 。
“这里的稻作农业世界第一 , 彩陶世界第一 , 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将上山称作“远古中华第一村” 。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 , 长江下游文明起源的进程是“万年奠基” , 以上山遗址等为代表 , 当时出现了农业和定居村落 。
【历史故事】长江下游的文明起源之谜
文章图片
2018年6月9日 , 观众在杭州西湖美术馆欣赏良渚遗址出土的最大玉琮 。 (资料图片)新华社采访人员翁忻旸摄
比德如玉
生动写实的玉人、温润亮泽的玉勺、展翅飞天的玉鹰、活灵活现的玉龙……一件件玉器指向当时高度发达的治玉水平和先民们的聪明智慧 。 在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 , 考古学家在一件玉人背后发现了直径约0.15毫米的钻孔 , 比头发丝还要细 , 堪称人类史前文明最尖端的科技和制造水平 。
【历史故事】长江下游的文明起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