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别在腾讯的伤口上撒老干妈了!!( 四 )


陶华碧不同意 , 决定硬刚 。 她把湖南老干妈 , 告上了法庭 。
这期间 , 有不少人劝她息事宁人 。 可陶华碧却说 , “我才是货真价实的老干妈 , 他们是崴货 , 我为什么要怕崴货” 。2000年8月 ,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认定华越公司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 并应赔偿贵州老干妈经济损失15万元 。
但由于湖南老干妈已得到国家商标局的认可 , 所以法院并不能判决湖南老干妈停止使用“老干妈”商标 。
这个判决 , 并无错误 。 因为法院确实无权判决停止使用已被注册的商标 。陶华碧 , 似乎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
但陶华碧犯犟了 。
她先是向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商标复审的申请 , 同时 , 又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这一次 , 来劝她的人更多了——两个商标都是国家商标局认定的 , 你这么做 , 不是要打政府部门的脸?难不成 , 你还要和有关部门对簿公堂?
陶华碧却觉得 , “老干妈”的称呼 , 是最初吃她凉粉的穷学生们送的 。 “不管路多长 , 困难有多大 , 时间有多久 , 也要保住这个品牌” 。
这场官司 , 一打就是3年 。
2001年 , 处在困境中的老干妈想要再建一处厂房 。 但当时公司不少市场份额都被山寨品牌抢走 , 资金 , 也大都压在原材料上 , 根本没钱扩建 。
有人建议陶华碧去找区政府帮忙 。 当地的区政府特别重视这个事 , 当即就协调了建行给陶华碧贷款 。
陶华碧带着会计来到了区委 。 当时区委大楼的电梯很旧 , 陶华碧出电梯时 , 衣服被电梯门挂到 , 摔在了地上 。
陶华碧扭头就和政府的工作人员说了句 , “政府也很困难 , 电梯都这么烂了 , 我们不借了” 。
工作人员以为她在开玩笑 , 但陶华碧却很坚持 。 “我们是在给国家添麻烦 , 真不借了 , 我们回去了” 。
原来 , 她以为政府协调银行贷款 , 就是在和政府借钱 。
2003年5月 , 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拿到了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 。 与此同时 , 湖南老干妈的注册商标被注销 。
而这一事件 , 也成为了2003年中国十大维权案例 。
这下 , 老干妈再无竞争对手 。 成为市场独苗的老干妈 , 本应进入飞速扩张的时期 。
但陶华碧 , 却给公司定下了“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的四不原则 。
‘随着老干妈越做越大 , 来找她上市的政府官员、投资人、投资机构 , 一波接着一波 。
但陶华碧 , 永远只回复他们一句话:

上市 , 融资 , 这些鬼名堂就是欺骗人家的钱 , 有钱你就拿 , 把钱圈了 , 喊他来入股 , 到时候把钱吸走 , 我来还债 , 才不干呢 。 你问我要钱 , 没得 , 要命一条 。 我只晓得炒辣椒 , 只干我会的 。

这话可能略显偏颇 , 但对于陶华碧来说 , 她做不了的事情 , 那就一定不去做 。 因为那可能会把别人坑了 。

而这么多年 , 她一直在做的 , 就是纳税 。
2012年 , 贵阳南明区税务部门把老干妈的税款少算了30万 。 老干妈从第一纳税大户 , 变成了第二 。
陶华碧不依不饶 , 当地的税务部门承诺后期会私下补上 。
陶华碧当即就拍了桌子 , “你个狗日哩 , 给老子查清楚 , 我明明纳税第一 , 怎么给我弄到第二 , 30万税款你们给我弄哪里去了” 。
在她心里 , 自己能做好的 , 就是诚信纳税 。 就算是卖一个煤球 , 那也应该纳税 , 少一分都不行 。
她在意的不是名声和奖品 , 而是不拖欠国家一分钱 。
就靠着这样的想法 , 老干妈凭着一瓶辣椒酱 , 越做越大 。

2014年 , 陶华碧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 退居幕后 。
与此同时 , 老干妈的纳税金额 , 也从300万 , 增加为5.1亿 。
而老干妈的产值 , 也从1998年的5000万 , 涨到了4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