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儒说史|禅让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从尧舜到王莽( 二 )


前面提到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 , 并将西汉皇室塑造成了天道的拥有者 。 但是在这一理论中 , 也包含着天道轮回的思想 , 也就是刘氏并不是千秋万代的统治者 。 而且随着儒家文化的逐渐复兴 , 其学说中对于统治者的高要求也逐渐深入人心 。
在儒家学说中 , 统治者必须有优良的德行 , 否则就会被更加贤能的人取而代之 , 这让当时朝中的儒生们在完成政治工作的同时也开始监督其西汉皇帝的言谈举止 。 一旦他们有不当的举动 , 这些大臣就会指出 , 甚至有人根据天象来劝诫其进行禅让 。 汉昭帝时期 , 大臣眭孟是最早提出这一意见的人 , 此事在《汉书·眭弘传》中有如下记载:"先师董仲舒有言 , 虽有继体受文之君 , 不害圣人之受命 。 汉家尧后 , 有传国之运 。 汉帝宜谁差天下 , 求索贤人 , 禅以帝位 , 而退自封百里 , 如殷周二王后 , 以承顺天命 。 "
钧儒说史|禅让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从尧舜到王莽
文章图片
汉昭帝刘弗陵
这样的理论在封建皇权之下自然是大逆不道的 , 这些提出禅让提议的大臣在之后都受到了极刑 。 但是他们的出现说明西汉皇室的统治合理性在其中后期就已经受到了质疑 , 而随着汉成帝 , 汉哀帝 , 汉平帝的上任 , 西汉的政局出现了明显的衰落 , 社会上涌现出了不少问题 , 这都让大臣们开始重新审视皇室的统治合理性 , 希望他们禅让的议论开始风行 。
这对于皇帝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 在汉哀帝在位的时候 , 其甚至提出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宠臣董贤 。 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玩笑 , 但是皇帝能够自己提出禅让就足以看出这样的议论在当时有多么兴盛 。
钧儒说史|禅让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从尧舜到王莽
文章图片
汉哀帝宠臣董贤
笔者认为之所以在西汉后期会出现如此兴盛的关于禅让的讨论 , 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儒家的复兴 , 在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政治的指导思想之后 , 西汉政坛上出现了大量的儒生 , 他们对于秦朝以及西汉初期的统治路线十分不满 , 认为其有损于儒家理想社会的构建 。 有着极大政治热情的官员们便想在这个时候拨乱反正 。 但是我们知道矫枉往往过正 , 他们觉得问题的根源是出在没有贤德的领导人这一点上 , 因此他们希望挑选一位完美的领导者来重整河山 , 这也是西汉皇帝频频遭受质疑的原因 。
钧儒说史|禅让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从尧舜到王莽
文章图片
提出天人感应学说的西汉大儒董仲舒而另一方面 , 随着天人感应学说的盛行 , 谶纬学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 再加上在西汉末年全国自然灾害频发 , 这都让官员们觉得这是上天给出的警示 , 人间的王朝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 。 而天道应该掌握在最有德行的人手中 , 于是劝谏西汉皇帝禅让的议论甚嚣尘上 。 而且谶纬是一件很容易伪造的事情 , 其盛行也给了王莽篡位的机会 , 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小节继续讨论 。 王莽篡位对于后世的影响
在西汉末年皇室不振的时候 , 外戚王莽却逐渐成为了朝堂之上的焦点 。 一方面其从汉哀帝宠臣董贤手中夺取了大权 , 这让许多大臣拍手称快 , 另一方面王莽在执政的时候谨言慎行 , 对于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 这也让其看起来像是一位儒家描述的圣人 。 王莽的德行在《汉书·王莽传》中有如下记载:"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 , 乘时侈靡 , 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 , 莽独孤贫 , 因折节为恭俭 。 受《礼经》 , 师事沛郡陈参 , 勤身博学 , 被服如儒生 。 事母及寡嫂 , 养孤兄子 , 行甚敕备 。 又外交英俊 , 内事诸父 , 曲有礼意 。 "
钧儒说史|禅让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从尧舜到王莽
文章图片
王莽年轻的时候德行出众
【钧儒说史|禅让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从尧舜到王莽】在树立了自己的完美形象之后 , 王莽又利用谶纬学说来为自己的篡位造势 。 其用哀章伪造的《天帝行玺金匮图》和《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来宣称自己已经成为天命的替代者 , 然后正式代汉称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