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财经 有人开始怀念海草舞:直播带货侵蚀短视频了吗?( 二 )
杨歌认为 , 一般来看 , 转型可属于业务补充 , 帮助其主营业务多出一个营销方式 , 要客观理解转型直播这件事 。 不转不行 , 但也不能过度依赖 。
内容产业被带货“侵蚀”?
“短视频红人并不是那么容易转型到直播红人做直播 , 今年上半年对很多内容创业者来说 , 其实也是在很痛苦地转型 。 ”李浩告诉新浪科技 。
从内容角度 , 虽然直播+短视频已经成为内容新常态 , 但短视频与直播之间 , 从内容到粉丝到变现 , 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
文章图片
李浩提到 , 短视频内容创作者转型直播带货 , 还是存在很多挑战 。 首先 , 短视频红人 , 更像是演员 。 只有5%左右的短视频红人适合做直播;其次 , 用短视频内容积累起来的粉丝 , 未必是直播内容的粉丝 , 直播内容未必对粉丝具有吸引力;第三 , 短视频红人不一定具有带货属性 。
有一定内容基础的短视频红人 , 要建立带货属性 , 一方面需要在产品方面拿到低价 , 且有稳定的供应链 , 供应链要做出优势 , 只靠粉丝体量并不够 , 还要能沉淀下来做好直播带货产业链条;另一方面 , 需要建立很高的用户信任度 , 才能引导粉丝转化购买 。
李浩建议 , 对创作者来说 , 还是应该做好各自擅长的事 , 并不一定非要转型 。 短视频的广告盘暂时是放缓的 , 但是整个广告盘的体量从中长线来看依然是上涨的 , 依然会有空间 。
不过 , 没有稳定的商业化模式 , 也无法供给内容生产 。 最微妙的是 , 如何平衡好内容与商业 , 如何在时代和风口的浪潮中抓住机会不被淘汰 。
从平台角度 , 始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内容和商业的平衡 。 所有的平台都需要考虑商业利益诉求 。 而另一方面 , 内容是一切商业变现的基础 。
据新浪科技观察 , 国内MCN机构主要以内容生产和运营为核心 , 涉及广告、电商、版权等多种形式 , 分为短视频内容生产型;直播电商型;社群/知识付费型;广告营销型等几类 。 其中 , 直播电商类分为红人电商和内容电商 , 其他类型更多以内容为核心 。
李浩表示 , 抖音等平台 , 会越来越依靠算法去平衡内容和商业 。 如果商业化的内容是用户喜欢的也不会被排斥 , 内容和商业在找到更好的融合点 。
直播带货不会是常态?
“直播带货肯定是直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但现在的状态并不是以后的常态 , 其在当下的作用 , 被疫情的特殊性放大了 。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 , 直播、短视频都会有商业逻辑的迭代 , 各平台之间要靠向上拉升内容产品线 , 才能走出差异化的路线 , 等疫情稳定 , 生活恢复正常后 , 其内容会逐渐好转 。
文章图片
他提到 , 不要过于夸大直播带货的作用 , 在其中是存在数据造假的 。 短视频内容也要创新 , 得打破圈层 , 向不同圈层拓展 。
网生内容已经进入到了大阶段性的顶部区间 , 在用户增量上限已被圈定的情况下 , 就必须在存量市场中残酷竞争 , 向不同圈层提供差异化内容 。 必须要精耕细作 , 这是被商业模式升级所倒逼出的一定要做出的求生式行业创新 。
不过 , 直播带货的风口 , 也会影响短视频领域的发展趋势 。
其一 , MCN更倾向于培养更具有商业化空间 , 以及更加垂直领域的红人或者帐号 。
李浩就表示 , 今年在内容领域非常需要结构化的供给侧改革 , 泛娱乐品类已经完全饱和了 , 但是在具有较强商业价值的垂类领域 , 红人还是比较稀缺的 , 这在未来有很大空间 。
其二 , 资本更倾向于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去看MCN或者整个内容行业 。
杨歌告诉新浪科技 , 资本市场更多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去看直播短视频内容领域的投资价值 , 如果你能通过营销、流量、线上线下结合等模式把公司做大做强 , 做成长期变现的模式 , 也可以 , 内容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方法;如果把内容平台化做好 , 也是商业变现的一种方式 。
- 【】财经观察 | 德国经济受重创 不确定中渐复苏
- 圆圆影音|让人倒下的不是病,是无知!白菜的2个错误吃法,还有人不在意
- 第一财经|现代牧业半年净利增4成,预计下半年奶价继续走高
- 阁屋财经|DeFi:新世界的“入侵者”
- 智通财经|泰丰文化能否成为古董牛股?,新股前瞻︱净利润年复合增长94%
- 央视财经|年入12万至20万最幸福,调查:四成受访者感觉很幸福
- ZAKER|财经早餐0705:长江水旱灾害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GPLP犀牛财经|2019 年净利润下降 74.07% 至 0.21 亿元,弘业期货年报增收不增利
- GPLP犀牛财经|业绩连续两年下降 门店增长乏力,周黑鸭加盟费由500万骤降至30万
- 中新经纬|代理退保的背后:收40%佣金,有人招学员称2小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