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产业需求一致起来( 二 )


再次 ,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够优化 , 专业设置的变动性和适应性明显不足 , 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速度和规模 , 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 。
当前 ,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设置虽在市场意识上有所提高 , 但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理解力、判断力还有待增强 。 由于市场意识不强 , 从高校自身来说 ,其各个专业结构的设置与调整缺乏对人才市场的分析与预见 , 增设多、淘汰少 , 减招易、停招难 , 尚未良好地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一财经|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产业需求一致起来】2006~2018年各个高校共裁撤339个专业 , 当然这个情况到了2019年有了很大的改观 , 共裁撤367个专业 , 但是相较于增设的专业数 , 依然占比较低 。 高校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停办非常必要 , 但停办就一定会遭受到来自社会、人事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 往往超出了高校本身承受的范围 , 更多情况下 , 只能顺应发展 , 把停办专业改头换面 , 与其他专业结合成新的专业 , 这样就造成了专业越办越多 , 越来越综合 , 但是却没有重点打造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 。
产业需求视域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 , 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预测产业需求 , 结合产业需求科学调整学科布局和结构 。
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 , 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产业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就业结构又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 , 因为各个领域所需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又是通过不同的“专业”培养来实现的 。 产业需求作为需求侧 , 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影响 。 高校应该不断根据产业需求来提高自身人才培养的契合度 , 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并提升这种契合度 。
首先 , 运用大数据技术 , 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 , 通过抓取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 , 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 , 设计产业岗位紧缺度指数以及紧缺岗位相关分析等 , 编制《各个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 针对性地摸清各类产业发展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情况 。
其次 , 利用大数据技术 , 结合需求规模、行业内所涵盖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需求在时间上的紧缺情况等 , 为每个紧缺岗位建立具体的岗位画像 , 从学历、专业、工作年限、经验、能力素质、认证、专业技能、熟练程度等多个维度对岗位要求进行描述 。 据此各个高校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设计紧缺人才培养方案 , 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等 , 使得高校的学科结构和布局能够适应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
第二 , 从产业需求入手 , 融合新兴技术 , 深化、重构各个专业内涵 , 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我国的历史经验证明 , 产业需求尤其是高增长阶段的产业需求往往会出现产能过剩、低附加值产品占比过高的情况 。 因此 , 需要融合新兴技术 , 克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瓶颈 , 科学引领产业结构升级 。 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也应该在新兴技术基础上进行专业内涵重构 ,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以适应产业需求的发展 。
首先 , 运用大数据技术 , 各个高校深度挖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 集中力量办好各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 。
其次 , 提升培养格局 , 拥抱新技术 , 深化各个专业改革力度 。 新技术背景下 , 新的生产方式在生产流程、价值链的整合方面将发生剧烈变革 , 产业更加趋向知识密集型 。 高校一是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变化 , 运用新技术改造原有专业;二是可以对贴近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无人控制技术、虚拟现实等领域相关的专业进行改造 , 降低人才培养对产业需求不匹配的不利影响;三是积极探索设置交叉培养专业 , 比如探索建立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智能控制等交叉培养的专业 , 力求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保持一定的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