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产业需求一致起来
:原题为_第一财经|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产业需求一致起来。
据统计 , 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874万人 , 同比增加40万人 。 随着世界疫情发展以及各国收紧移民政策 , 海归留学生大军也开始加入大学生就业市场 。 海归毕业生与本土毕业生两相叠加 , 2020年度新增就业人口将接近900万之众 。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轻松地招聘到人才 。
近些年很多用人单位频繁出现用工缺口甚至是“用工荒”现象 。 尤其是新技术、新业态人才更是短缺 , 各类人才供需出现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 其中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不一致是导致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 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曾经提出 , 中国高校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因此 , 要彻底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难题 , 需要不断根据市场和产业需求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现有产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不匹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首先 , 高校专业增设一窝蜂 , 重复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
招生权力的下放造成了部分院校片面追求入学率和招生量 , 看到当前市场什么专业火就仓促设置相应专业 , 造成各个高等院校专业增设校际重复化、同质化较严重 。
以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 , 该专业从2015年度开始增设 , 当时只有3所高校获批 , 2016年度新增32所高校 。 2017年新增的数量是250个 , 2018年新增196个 , 2019年又新增了138个 。 截至2019年 , 全国普通本科院校1245所 , 其中已经设置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有619所 , 占比二分之一以上 。 而2019年教育部新增1672个本科备案专业中 , 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运用、智能科学与技术占据前五位 , 共544个 , 数量占比近三分之一 。
这种现象固然在短期内可以满足大数据、AI产业的大量需求 , 但是若不顾专业和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 , 从长远发展来看 , 必将会造成供大于求的结果 , 类比当年的工商管理、计算机、艺术学等热门专业就可见一斑 。
其次 , 高校专业设置外延性拓展特征明显 , 内涵化重构程度不够 。
大部分高校盲目求新、求多、求全、求热门 , 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和民主决策 , 不顾办学条件和自身条件 , 不研究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 使学校原本短缺的办学资源更趋紧张 , 专业设置外延性拓展明显 , 内涵化重构程度不够 。 在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裁撤专业的名单里 , 有很多的985和211名校 ,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 。
申请裁撤的专业名单甚至还有很多热门的工科专业 , 究其原因或许与专业开设的师资力量跟不上、培养的毕业生能力不被社会认可有关 。 主要原因还是当初选择开设这个专业的时候就没有经过认真调研 , 一味跟风 , 只注重专业外延拓展 , 但是又受制于本校师资和实验资源限制 , 最终新专业办不好 , 旧专业不用心办 , 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
研究指出 , 新的形势下 , 我国的产业升级绝不是“腾笼换鸟”(新的产业代替旧的产业) , 需要的是“基础广泛”的升级 。 既包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也包括现有工业向更高技术水平、更高生产率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活动转移 , 后者更为重要 。 也就是说 , 传统产业更需要运用新思维、新手段克服转型升级的羁绊 , 同时对企业人才需求结构、需求重点也已经发生质变 。
研究表明 , 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短缺对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构成明显制约 。 但是目前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面向传统专业升级发展不足 , 盲目求新趋势明显 , 这必将加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 , 造成人才培养偏差 , 最终造成部分专业培养过剩 , 而有些专业则无法培养和输送合适人才 , 浪费了教育资源并最终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 。
- 【】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感受“世界第一大党”的荣光
- 【】财经观察 | 德国经济受重创 不确定中渐复苏
- 三家|一笔交易涉及三家上市公司,工业富联拟5.6亿元成鼎捷软件第一大股东
- 第一财经|现代牧业半年净利增4成,预计下半年奶价继续走高
- 王治郅|霍楠:王治郅是CBA历史第一中锋,天赋比姚明和易建联还好
- 武林风|六个拳手杀进世界排名,武林风距离世界第一还有多远
- 初凉|快乐家族做客蘑菇屋,待遇到底有多高?看到晚饭场面真是第一次见
- 青春你太痘了|《锦绣南歌》首播仅4天,播放量破1.5亿,热搜榜第一,她功不可没
- 李成民|她被称为亚洲的第一美女,婚后住在顶级豪宅,网友:完整的人生
- 上观新闻|张文宏:今冬可能面临第二波新冠疫情挑战,但美国巴西第一波高峰还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