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状元中的北京人( 五 )

  清初 , 北京出现了两位满榜状元 。 第一位就是麻勒吉 。 麻勒吉(?-1689) , 字谦六 , 瓜尔佳氏 , 满族正黄旗人 , 麻勒吉是顺治九年(1652)满族首位状元 , 麻勒吉崇尚汉族文化 , 是汉文化的“铁粉” , 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汉名:马中骥 , 人们习惯称“麻状元”或“马状元” 。

  西城区厂桥地区 , 有一条东起护仓胡同 , 西至新街口南大街的胡同 , 马中骥就曾在此居住 , 因此人称马(麻)状元胡同 , 俗称状元街 , 现叫群力胡同 。 由于历史久远 , 马状元故居也无从查找 , 现胡同多为平房 。 胡同4号曾是西城公安分局厂桥派出所户籍办公室 , 末代皇帝溥仪在此办理过户口登记 , 一时传为“皇帝上户口胡同” , 成坊间佳话 。

  康熙二十八年(1689)麻勒吉因病去世 , 死后十年 , 兵部弹劾他在广西有失职和不法行为 , 朝廷将他的官职和荣誉一起削去 , 麻勒吉死后成为平民 , 所以他的事迹很少被人所知 。

  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满榜状元叫图尔宸 。 图尔宸 , 生卒年不详 , 字自中 , 顺治十二年(1655)满榜乙未科状元 , 满洲正白旗人 , 擅诗文 。 顺治十一年(1654)图尔宸应试满洲乡试 , 考中举人 , 次年参加会试 , 录取五十名 , 图尔宸名列其中 , 殿试时赐满榜状元 , 榜眼会元贾勤 , 探花索泰 。 图尔宸中状元后 , 入翰林院修撰 , 掌修国史 , 官至工部侍郎 。

  有的学者认为麻勒吉、图尔宸两位状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状元 , 不过 , 满榜没多久就废止了 , 而且清朝规定 , 满人参加科考不得列鼎甲 , 故有“满(蒙)不点元”或“旗不点元”之说 。 其目的是防止满人重文轻武 , 与汉人争科名 。 不过 , 另有说法指出 , 从康熙八年(1669)开始 , 满洲旗人可在乡、会试中与汉人一起同考 , 同榜揭晓 。

  两榜合并后诞生了一位满族状元崇绮 。 崇绮(?-1900) , 字文山 , 阿鲁特氏 , 满洲镶黄旗人 , 原蒙古正蓝旗郑亲王端华的女婿 , 崇绮同治四年(1864)乙丑科状元 。

  崇绮的父亲赛尚阿 , 是清朝蒙古族大臣 , 授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 他是煊赫一时的清朝重臣 , 历经乾、嘉、道、咸、同、光六朝 。

  崇绮的科举经历非常有戏剧性 。 据记载 , 清同治四年(1864) , 崇绮参加科举考试 , 殿试时 , 阅卷官将前十名的卷子 , 送呈皇帝亲笔阅圈后发榜 。

  按照规定 , 卷子应由皇上亲自御批 , 但这年 , 同治帝只有10岁 , 还不能担负如此大任 , 只好由两宫太后代行 。 慈安不善处理朝政 , 便由慈禧亲自御笔阅圈 , 当她看到卷子文字遒劲有力 , 内容也非常不错 , 便阅圈为一甲一名 , 当拆开试卷时竟然发现这位考生竟然是蒙古正蓝旗人崇绮 , 这是清朝开国以来从没有过的先例 。 如果不录取 , 但慈禧已经阅圈 , 不可当儿戏 , 可是录取崇绮 , 又打破了以往的惯例 , 慈禧一时拿捏不准 , 只好将问题抛给朝廷庭议 , 经过大臣们的阐述 , 又进行了个别讨论后 , 最终得出八字结论:“但凭文字、何论满汉 。 ”

  颇费一些周折后 , 崇绮状元及第 , 成为历史上以旗人身份考取状元第一人 , 一时成为朝野的热门话题 。 朝廷也大加宣扬 , 因为崇绮的状元及第向士人展现了朝廷在科举考试上不唯身份、尊重人才的选拔宗旨 。

  除了满族状元 , 北京还有一位汉人考中状元 , 他叫陈冕 。 陈冕(1859-1893) , 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 , 字冠生 , 原籍浙江 , 光绪元年(1875)参加顺天乡试中举人 , 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会试 , 获得第一名 , 成为会元 , 当年参加殿试时 , 25岁的陈冕连中二元 , 成为状元 , 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