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得印记|孔子的偶像,周公旦集大功大德大治大义于一身

周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 , 周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 , 周公姬旦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 孔子之前 , 黄帝之后 , 于中国有大关系者 , 周公一人而已 。
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之四子 , 周武王之胞弟 。 周文王儿子颇多 , 单独嫡王妃就生育十个儿子 , 其中周武王姬发和周公旦最能干 , 最得民心 。 周公旦为人宽厚仁爱、德才兼备 , 是周武王众多胞弟中最出色的 。 周文王在世时 , 周公旦和周武王姬发就帮助父亲处理政务 。 文王去世后 , 武王即位 , 周公旦辅佐 , 周武王很信任弟弟姬旦 , 兄弟俩情同手足 , 国家凡是遇到军国大事 , 武王每次都与弟弟周公旦商量对策 。
周武王推翻商王朝统治以后夜不能寐 , 忧虑不安 , 虽然克商很顺利 , 但并非凭周国一己之力灭商 , 前后近八百诸侯响应 , 他们要如何安抚?商朝贵族并未真正屈服 , 周国又怎么去统治这片辽阔的土地 。 周武王忧虑过度 , 即位三年便去世了 , 其子周成王即位 , 成王年幼 , 周公旦、姜子牙辅政 , 武王把守江山的重任交由弟弟周公旦 。
历史得印记|孔子的偶像,周公旦集大功大德大治大义于一身
文章图片
一年救乱 , 二年克殷 , 三年践奄
第一次东征——平息三监之乱
周公旦因武王伐商时立功 , 被封在鲁地 , 建立鲁国 , 但是周公旦并未去封地 , 而是留在朝廷辅政 , 周公旦的辅政迎来三位胞弟的不满 。 西周建立以后周武王将自己的三位胞弟(姬鲜、姬处、姬度)分封在镐京附近 , 以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 , 史称“三监” 。
三监中姬鲜最为年长 , 在周武王同母兄弟中排行老三 , 是周公旦的哥哥 , 姬鲜对弟弟周公旦摄政极为不满 , 而且周公旦有时颁布召书 , 还署名“王若曰” , 让姬鲜更为不满 , 他认为周公旦辅政是想篡权 , 按照古代“父死子继 ,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原则 , 怎么也轮不到周公旦 。 于是姬鲜怂恿两位弟弟姬处、姬度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起事反周 。 此时前朝的一些贵族听闻武庚要复国纷纷赶来增援 , 前前后后多达十五个诸侯国 。 周公旦率军东征 , 成功平息“三监之乱” , 诛杀姬鲜 , 将姬处废为庶民 , 流放姬度 。
第二次东征——安定殷民
西周建立以后 , 周天子大封有功之臣 , 很多方国对自己的封地和爵位不满 。 周公平息“三监之乱”后不久 , 以东方大国奄国为首的东方方国起事反周 , 奄国是商朝的故都 , 此次叛乱以东夷、淮夷为主要势力 。 武王灭商只是消灭了商王朝的核心势力 , 外围势力并未屈服于周朝 。 周公旦平息内乱后 , 还没有歇口气继续东征 , 先后灭掉徐国、熊国、九夷等 , 然后北上灭掉奄国 , 奄王被迫投降 , 商王朝的残余势力被一网打尽 。
历史得印记|孔子的偶像,周公旦集大功大德大治大义于一身
文章图片
四年建侯卫
周代实行大规模分封制是在周公旦东征以后 , 西周时期交通不发达 , 生产力也落后 , 各地区物资、劳役不能及时运送至国都 ,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东方是非常困难的 。 虽然周公两次东征使东方方国屈服 , 但是政治局面仍然不稳定 , 周公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 , 实行分封制 , 将姬姓子弟或有功之臣分封在有利于防守和统治的地方建国 , 建立以国治乡、以藩屏周的封建制度 。 周公旦摄政期间分封七十多个诸侯 , 诸侯也可以将自己国内的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 称之为卿大夫 。
五年营成周 , 六年制礼乐
五年营成周 , 西周的都城设在镐京(今西安) , 镐京离中原地区遥远 , 特别是离夏、商都城较远 。 不利于控制东方 。 洛邑地处四方之中 , 交通便利 , 周公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 , 兴建都城洛邑 , 控制关东 。 镐京称为宗周控制关内 , 洛邑称为成周控制关外 。
【历史得印记|孔子的偶像,周公旦集大功大德大治大义于一身】六年制礼乐 , 周公制作礼乐是他的主要功绩 , 周代以前 , 礼只是人们用来祈求鬼神的一种礼仪 , 而周公旦创建的“礼”是用来区分尊卑有别 , 长幼有序 。 建立亲疏之间、贫富贵贱的礼仪体系 。 规定不同身份之人应该遵守相应的礼仪 , 其强调的是宗法等级制度 , 各种礼仪有乐舞相匹配 , 周代的礼乐制度为维护当代社会秩序提供很大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