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千年不熄炉火照亮新型工业化之路( 三 )

  毛泽东曾指出:谈到中国的钢铁工业 , 就不能忘记张之洞 。 张之洞 , 在毛泽东心目中是不应当被忘记的几位近代中国人之一 。 因为 , 张之洞在清末主政湖北期间 , 为发展民族工业 , 减少对外依赖 , 实现富国强兵 , 建立了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 , 被人们誉为中国近代的“钢铁之父” 。 在湖北省档案馆里 , 保存着一份完整的《汉冶萍公司志》 。 当年 , 比日本第一家钢铁企业八幡制铁所早7年、钢铁产量几乎占到全国钢铁总产量99%的汉阳铁厂 , 原料就来自大冶铁矿 。 可以说 ,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的序幕 , 也是在黄石开启的 。

  但是 , 那时的中国风雨飘摇 , 张之洞无力回天 , 汉冶萍无济於事 。 但张之洞等有志之士的努力 , 毛泽东没有遗忘;长江中游南岸的矿冶之都黄石 , 在毛泽东心目中仍有着重要位置 。 他领导站起来的中国向工业化进军 , “骑毛驴也要去看看”黄石 , 完全合乎历史的逻辑 。

  60多年过去 , 这座因矿立市、以冶兴市的历史文化名城 , 有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 ,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开始了调研 。

  铜绿山上的“原火”

  四周都是矿山、矿坑的铜绿山上 , 一栋三层小楼格外醒目 , 正门上方八个金色大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俊朗沉雄 , 出自对这里情有独钟、罕有题词的考古大家、“七国院士”夏鼐先生之手 。

  1973年6月 ,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矿工们在铜绿山露天采矿时 , 意外发现了13把深藏地下的铜斧 。

  考古学家们依据这些铜斧 , 顺藤摸瓜发掘出了一座座密如蛛网、迷宫般神奇的古老矿井 。

  66岁的黄石市博物馆原馆长龚长根曾参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最初的考古调查 。 据他介绍 , 同位素碳14测定 ,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中最古老的矿井距今3200多年 , 可上溯至商代晚期 , 经西周、春秋、战国直到西汉 , 隋唐以後在早期遗址上继续开采 , 前後延续了13个世纪之久 。

  这次发掘犹如平地一声惊雷 , 揭开了中国工业文明神秘面纱的一角 。 这座三千多年前的遗址 , 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采掘年代最长、冶炼工艺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铜矿遗址 , 推翻了“青铜文化西来说” 。

  “铜草花、开紫花 , 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 。 ”秋冬时节 , 游客们一路欣赏着褐紫色的铜草花 , 走近铜绿山古矿遗址博物馆 。 “铜草花形如牙刷 , 又称牙刷花 , 其神奇之处在於 , 它的盛开就昭示着地下有铜矿 。 ”博物馆讲解员张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