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智能手表能走出鸡肋角色吗,从配角到主角( 二 )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 , 智能手表是一个创新品类 , 并且未来还有延展的空间 , 所以目前这个市场仍然有填补式的需求 , 它不像智能手机市场一样已经饱和 , 还有很大的“从无到有”的增长空间 。
“智能手表今年的大火 , 与今年对健康的进一步关注不无关联 。 可穿戴设备具备实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能力或者潜力 , 这是可以增长的依据 。 ”产经观察家丁少将说 。
鸡肋还是刚需
然而 , 从诞生以来 , 业内对智能手表就没有停止过质疑 , 说到功能 , 智能手表没有智能手机齐全 , 说到装饰作用 , 智能手表没有传统手表体现身份意义的价值 。 智能手表到底是鸡肋还是刚需 , 能否成为手机一样人手必备的产品呢?
在丁少将看来 , “未来智能手表人手必备的可能性当然有” , 如上所述 , 每个人都有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的需求 。 “当然 , 未必是智能手表 , 每个人能够接受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具体形态会有不同 , 但能力应该都至少会指向实时的身体状态监测 , 这应该是刚需” 。
洪仕斌则指出 , 未来智能手表能不能成为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必需品还不一定 。 “不少人认为它有可能替代手机 , 但现在还没有真正替代的方式方法 , 包括支付系统等在内的一些功能 ,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突破” 。 目前 , 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侧重点在安全、定位等方面 , 成人智能手表的侧重点在健康监控等方面 。
那么 , 未来智能手机的功能还有可能如何拓展呢?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就此采访了华米科技 , 截至发稿 , 对方未给出回复 。
“真正的延展就是能把终端的应用产品合二为一 , 现在出门携带手机其实也很麻烦 , 而手表最大的优点就是携带方便 , 另外还可以考虑打通与智能家居的连接 , 支付、乘车、用身份证这些功能 , 都是可以应用的 。 ”洪仕斌说 。 丁少将则认为 , “就个人体验说 , 待改善的有续航能力、准确性 , 还有就是辐射对人体的可能伤害越小越好 。 当然 , 应该没人会拒绝产品能力逐渐丰富的同时 , 操作愈发便捷” 。
IDC中国研究经理潘雪菲分析道 , 后疫情时代下 , 运动、健康和医疗成为可穿戴设备在移动场景功能的重要拓展方向 。 在硬件功能拓展的基础上 , 围绕运动、健康和医疗板块的服务拓展不仅能够提升硬件功能的附加值和专业度 , 更能够从软件应用层面拉动市场增长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石飞月/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