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媒记者重温革命历史 沉浸报道老区新
央视网消息(采访人员 王汝希 董淑云 陈欣):追随革命先辈的足迹 , 重温中华民族不屈抗争、不竭奋斗的共同记忆 , 回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 , 探访革命老区的新发展 , 9月17日—9月21日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题采访活动北线网媒采访人员奔赴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等地 , 展开全方位立体式采访报道 。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延安的参观见闻 。 看到延安各地区现在绿水青山的繁荣景象 , 你绝对想不到这里以前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 延安人民靠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 , 植树造林 , 发展各种科技产业 , 让延安这个革命老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 ”中国青年网的采访人员徐彩侠感叹道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媒记者重温革命历史 沉浸报道老区新//---- http:// //
网媒采访人员在南泥湾合影留念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 延安似乎总是干旱贫瘠、黄土漫天的形象 。 然而 , 随着采访人员采访的逐渐深入 , 大家发现 , 原来荒土早已变青山 , 黄土高原上也有诗意江南 。 九月的南泥湾 , 蓝天白云 , 芳草茸茸 , 看得见山水 , 闻得到花香 , 真正印证了那句歌词“来到了南泥湾 , 南泥湾好地方 , 好地方来好风光 ,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
环境改善了 , 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 环境高雅、布局精致的延安学习书院藏书3万余册 , 党建知识、红色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大众读物一应俱全 , 为市民阅读学习提供了新空间;枣园广场·东方红大剧院正在演出的《延安 延安》 , 让广大市民及游客在夜晚也能感受革命青年的火热青春;安塞区的西营信天游大舞台、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 , 让传统的民间艺术腰鼓、剪纸、绘画、曲艺、民歌 , 从文化资源转变为脱贫致富的源泉;在延安市为民服务大厅 , “进一扇门 , 办所有事” , 极大地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工作效能 , 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曾经贫困的子长县 , 更是在媒体融合发展中 , 坚持以打造全媒体“矩阵”为目标 , 搭建相加相融的“八位一体”平台 , 成为媒体融合的领跑者……
据采访人员了解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 延安人民继承发扬延安精神 , 使山川大地逐渐实现由黄到绿的转变 ,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 延安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 , 提高了35.3% 。 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7年的313天;2018年 , 延安市生产总值1558.9亿元 , 是1949年的4585倍;财政总收入425.9亿元 , 是1952年的995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519元增加到2018年的32226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53元增加到10786元 。
- #兰州市儿童福利院#供暖又延期啦——这里的孩子把这个“春天”过得像“初夏”
- [新鲜滴趣事]我还以为是煤气漏了,原来只是这里出了问题,燃气表一直滴滴响
- 『赚了钱』农民辛苦种地赚了钱,到年底发现没存下钱?农民:钱都花在这里了
- 『农业文化』牤牛河畔建农业园区 丰台王佐镇喊你来这里体验农活
- 『趣旅游』| 红色古田 · 多彩龙岩,这里是福建
- #嘿科技在这里#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组合式单细胞CRISPR筛选技术
- 『欧洲时报』重庆意大利籍教师:希望家乡能重现正在这里发生的事情
- 「新华社」这里,他们依然在坚守!
- 【新闻晨报】却很快就要上呼吸机,纽约医院ICU主任:这里很多年轻人是走着进来
-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违停重点整治区域,@郑州机动车主、非机动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