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历史学者与变革时代的碰撞|新史记( 二 )
撰文|李夏恩
新史记
青年历史学者与变革时代的碰撞
每个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刻板成见 , 历史学者也不例外 。 “历史”二字 , 总是与古老、过去、往昔这些老气横秋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 所以在大众的心目中 , 历史学者也应该跟他们研究的对象一样垂垂老矣 。 倘若说历史意味着年深日久的智慧与经验的总和 , 那么这些智慧和经验也理应盛在一副配得上它们的沧桑皮囊里才对 。
在一个有关职业的老掉牙的笑话中 , 从一群人里认出历史学者是件容易非凡的事情 , 他们的双眼总是埋在故纸堆里 , 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积年的尘埃 , 手中不停地翻看着某本枯黄掉渣的古书 , 若说他们跟考古学者站在一起如何区别的话 , 只不过是历史学者的衣着还算干净整洁、文质彬彬 , 而考古学者则穿得像个挖地基的农民工 。
若是在几十年前 , 这一成见还多少有些许真实之处 。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 迈入史学大门的大学新生 , 接受老师开门见山的谆谆教导 , 仍不外乎是“做历史要耐得住寂寞、要沉得住气、要读得进书”——那种在档案馆和资料室里一坐一整天的寂寂静默 , 确实赋予了历史学者一种职业性的沉沉暮气 。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老一代历史学家的代表 , 明清史大家顾诚先生
对老一代历史学者而言 , 跑图书馆查阅史料可以说是治史生涯必不可少的磨砺 。 以巨著《南明史》蜚声于世的老一代史家顾诚 , 为查阅史料费尽周折的经历 , 可谓老一代史家的代表 , 他的学生彭勇在多年后曾回忆顾诚当年访查史料的艰辛:
“先生言传身教 , 常云自己过去经常骑一辆二八自行车出入图书馆 , 一去就是一天 , 中午只带一个冷馒头充饥 。 冬天寒冷 , 双手被冻得麻木 , 常常会到马路边的商店里 , 借火炉取暖……看《后湖志》 , 是在‘文革’末期 , 专程跑到南京 。 那时图书馆还不对外开放 , 他托了熟人 , 说了许多好话 , 才让看馆藏抄本 。 抄录完后 , 担心出错 , 央求人半天才看到原件……当年北图善本部规定 , 一天只能看三种书 , 而且还分季节 , 明清史料本来就杂 , 许多书翻一翻 , 见与自己的研究毫不相关 , 只好还了 , 大半天时间也就白白浪费了 。 为了研究南明史 , 先生在昆明住了一个多月 , 天天就是从招待所到图书馆 , 两点一线 , 甚至没有抽时间看昆明的奇山秀水 。 ”
- 北青社区直播|有着1900年历史!,昨顺义这个村水稻开镰
- 伊朗|秘鲁沙漠山坡惊现一只37米的“猫”!距今约2000年历史
- XCin|罗斯11实战测评:篮球初学者的首选
- 西班牙人|14-1!狂斩西乙6队后!闪电突袭!西班牙人刷4大耻辱,创5年历史
- 环球时报|秘鲁发现“猫形”地画,据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 智能交通|专家学者共话人工智能赋能交通运输
- 复旦大学|突发!复旦大学再传噩耗,一周痛惜2位学者
- 大鹅财经|知名学者: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再次与世界其他国家隔绝
- 研究|找到冠状病毒共同弱点?近200名学者联合发布重磅研究
- 新华网|专家学者热议中国贫困治理的路径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