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真实历史上真的是那样吗( 二 )


然而 , 仅仅两年后 , 因为“托合齐会饮结党案” , 胤礽二度被废太子 。 这次被废 , 康熙给胤礽加了几条罪:“暴虐无所不为 , 不知忠孝 , 不识廉耻 , 行事乖戾 , 有不可言者 。 ”说胤礽这些罪 , 都因为其“狂疾”难愈 。
当然 , 在这份废太子诏书中 , 康熙依然承认 , 胤礽的“学问材技 , 俱有可观” 。
康熙两次废掉胤礽 , 其实理由都有点牵强 。 弑父谋位 , 他自己都推翻了这个说法 , 私德问题早就存在 , 过去康熙不以为然 , 怎么这会儿就成了废太子的理由?最过分的是 , 康熙还拿赫舍里氏难产说事 , 说是胤礽“克母” , 不孝 。
其实 , 胤礽的悲剧就一个原因——太子之位!
胤礽作为太子 , 成年后必然参政 , 又多次监国 , 周边肯定形成自己的势力 。 康熙对众皇子的定位 , 跟明朝不同 , 他希望儿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 将来能成为“内襄政本 , 外领师干”的皇权拥护力量 。
可事实上 , 皇子们的参政带来的后果是 , 各自形成了政治势力 , 成了威胁太子之位的外部力量 。 前面提到的“魇魅案”、“会饮结党案” , 以及“张明德案”等等 , 都是康熙王朝“九子夺嫡”的产物 。
当太子的势力达到一定程度 , 它有必然与皇权形成冲突 。 康熙王朝两位政治大佬索额图、明珠之死 , 都是这个矛盾激化的结果 。
胤礽作为太子 , 始终处于明枪暗箭的伤害中 , 无处可躲 。 他参政就会与父亲产生矛盾 , 不参政就会被视作无能 , 况且参不参政由不得他 , 政治斗争的走向 , 他也控制不了 。 不光他控制不了 , 连康熙皇帝本人都无能为力 , 都被搞得身心憔悴 , 暗自伤神 。
“魇魅案”导致太子精神失常不可信 , 很可能是胤礽在长期的被打压下 , 出现了精神奔溃的迹象!
胤礽被废后 , 康熙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谁被立为太子 , 都会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 , 胤礽的悲剧还会重演 , 所以干脆不立太子 。 他心目中的继承人 , 也因此得以保护起来 。
由此可见 , 胤礽的悲剧其实跟他本人没多大关系 , 说破天的理由都是假的 , 即便胤礽补缺自己的私德缺陷 , 他依然逃不脱宿命 。 假如换作雍正(胤禛) , 也是一个结果 。
这才是历史上太子胤礽的真面目:学识出众 , 能力超拔 , 绝不是电视中那副无能无德 , 只知道贪图享乐的萎缩之辈 。 只可惜 , 康熙给了他一个不堪负重的爱 , 让他成了政治绞肉机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