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是要看苏东坡!,祝勇:论千古风流人物( 二 )


给老婆写词 , 在苏东坡之前几乎没有 , 此前大都是文人之间相互唱和、附庸风雅 , 给歌妓写词的倒很多 。 词是用来风花雪月的 , 而且歌妓永远是年轻的 , 在词里的“她”永远以一种青春的、亮丽的形象去呈现 。 但对苏东坡而言 , 词没有这样一个界限 。 而且苏东坡他从不伪装 , 他的豪放、气魄 , 他的脆弱、伤感 , 他的所有真情都可以通过词来表达 。 所以这一点是苏东坡的词可以跨越千年仍然让我们感动的最根本原因 。
第二点 , 就是浅白晓畅 。 苏东坡对世界的认识 , 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 他不用深奥的话语体系体现 , 反而很平易近人 。 我们看《苏轼全集校注》中 , 他对历史、对哲学的分析解读十分深刻 , 但是他的艺术呈现方式却是非常浅白 。 比如 , 他的词到今天不需要任何翻译 , 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整个一气呵成 , 没有一句需要翻译 。 他是用看上去很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深刻的情感和对世界深入的认识 , 这是苏东坡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特点 。
这一点贯穿了苏东坡的整个创作 。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苏东坡著名的书法作品 , 就是《寒食贴》 。 这个《寒食贴》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的所写的一幅书法作品 。 苏东坡到黄州第三年是他人生中最惨的时候 , 他通过《寒食贴》来表达自己那种孤苦无依的心境 。 那年寒食节 , 正好赶上那一天黄州下雨 , 凄风苦雨 。 寒食节一天不能吃饭 , 苏东坡躲在他的房间里百无聊赖 , 无事可做 , 他经过了“乌台诗案” , 经历了到黄州三年没有饭吃自己种地的艰难岁月 , 他的内心里有很多的凄苦 , 有很多想倾诉的情感 , 没有办法去表达 , 也没有人去倾诉 。 终于 , 他拿起纸笔写下《寒食贴》 , 表达自己对世界的一种诉说 。
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是要看苏东坡!,祝勇:论千古风流人物
文章图片
苏轼《寒食帖》卷
他的情感 , 在这幅书法作品里得到了集中的抒发 , 他把宋代文人的写意书法 , 通过《寒食贴》表现到极致 , 所以他在挥洒当中是没有顾忌的 。 我们看到《寒食贴》里面字的节奏感非常强 , 就好像一首小提琴曲 , 非常有节奏感 。 小的地方非常小 , 一个点就是一个字 , 比如“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 年年欲惜春 , 春去不容惜”里的“年”字 。 他不知道那天是寒食节 , 但是寒食节有一个风俗要烧纸 , 纸被乌鸦用嘴叼起来在天空中飞行 , 他看到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是寒食节 , 所以他写“哪知是寒食 , 但见乌衔纸” , 其中一竖拉得很长 , 就好像是一声悠长的叹息 。
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是要看苏东坡!,祝勇:论千古风流人物
文章图片
苏轼《枯木怪石图》
我们再看苏东坡的绘画——《枯木怪石图》 。 《枯木怪石图》看上去也很简单 , 但是就这么简单的一张画 , 它是宋代文人画的高峰 。 它是水墨画 。 我们经常讲水墨丹青 , 其实水墨和丹青是两回事 , 丹青我们叫青绿 , 从隋代、唐代比较流行的是青绿绘画 , 宋代也有 , 比如我们特别熟悉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 那就是青绿绘画 。 但是在苏东坡的绘画作品里面去掉了所有颜色 , 只有水墨 。 古人讲墨分五彩 , 把大千世界的万象、五色 , 全部归纳为黑白 。 这一点跟我刚才讲的苏东坡的《江城子》是一个道理 , 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世界复杂的、深入的认识 , 所以苏东坡所创造的这种文人画或者是这种水墨方式 , 通过苏东坡的塑造 , 成为宋代绘画的主流 , 一直到今天 , 主宰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 。 这点是苏东坡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 大师的价值就在这个地方 。 他不是处处体现自己的厉害、自己的色彩 。 相反 , 他是非常质朴 , 非常简单 , 用一种极简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世界的深刻认识 。
前不久我读到格非的作品 , 其中有一段是讲到他对托尔斯泰的认识 。 我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突然发现 , 人类的艺术大师 , 在达到一个最辉煌的顶点的时候 , 他们的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 所以在最后我想读一下格非先生对托尔斯泰的这段描述 , 也用这段话来献给我所热爱的苏东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