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侬好上海|和最后的手作记忆……,阿拉身边的那些“上海师傅”:渐行渐远的必需品

棕绷、篾席、饭窠、藤拍、升箩、假领头……这些是啥东东 , 你听说过吗?恐怕现在的很多年轻人 , 已经很少有用过或者哪怕看到过这些老物什了 。
徐汇艺术馆最近开展的“你身边的上海师傅” , 把这些上世纪上海市民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手工艺制品 , 摆上了展台 。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 当年这些生活中的必需品 , 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 , 但上海师傅们的那一双巧手 , 那些至今留有手作温度的家常之物 , 那些平凡而朴素的生活智慧 , 在展览现场唤起了不少市民的温馨回忆 。
周祺是“上海师傅”的样本采集者 , 这位80后上海女生用8年时间 , 寻访了60多位行将隐退的手作师傅 , 写成一本书《上海师傅:最后的手作记忆》 , 又把书中的场景还原成了这个展览 。
上海热线侬好上海|和最后的手作记忆……,阿拉身边的那些“上海师傅”:渐行渐远的必需品
文章图片
她告诉我们 , 她从小就住在南京路附近的石库门弄堂里 , 出门看到的就是各种的小店 , 像酱油店啊 , 粮食店啊 , 文具店啊 , 杂货店啊 , 就是卖各种各样的东西 , 还会有师傅挑着担子进弄堂 , 修棕绷 , 或者是弹棉花 , “他们能解决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 不光是他的手艺 。 ”
上海热线侬好上海|和最后的手作记忆……,阿拉身边的那些“上海师傅”:渐行渐远的必需品
文章图片
周祺特别介绍了她采集来的展品饭窠 。 “以前的话是烧煤炉嘛 , 所以你烧一个菜 , 烧完了之后放在那里会冷掉 , 他们就会把这个菜放在这个饭窠里面 , 然后保暖 , 然后饭烧好了 , 菜烧好了 , 就可以一起拿出来吃都是热的 。 现在我们有了电饭煲或者是微波炉 , 我们更方便了 , 但是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环保的 , 因为你不用一次一次去加热 , 还可以等全家人都回来了再一起吃饭 , 都还是保持它的热度 。 ”这不仅有良好的保温功能 , 饭窠的原材料还很环保 , “它是用茭白叶编的 , 就是我们吃的那个茭白的叶子 , 其实我们不用的话就扔掉了 , 但是用茭白的叶子去把它编出来之后 , 它会留有一种茭白叶的味道 , 这个味道不是一次性的 。 比如它受潮了味道会淡一点 , 但是拿到那个太阳下晒一晒 , 它味道又会出来 , 所以它才会一直保持这个味道 , 我就觉得这个是非常实用而且环保 。 ”
观众须女士告诉我们 , 她的外地同事每次看到上海人用节约领的报道就会问她 , 你们真的是带假领子的啊 , “是真的带 , 不仅是美观 , 而且是很实用的一件东西!”
顾先生还记得他有一打节约领 , 白色的有两个 , 不太舍得穿 , 深色的耐洗 , 可以多穿几次 , 不但节约了 , 还要考虑它的使用寿命 , 白的适合重要场合 , 挺括一点 , 有小方领、尖角领 , 不同场合穿不同的假领子 , “很紧张嘛 , 一个人的布料只有几尺 , 需要按计划的 , 而做假领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 我算了下 , 面积大概是可以省掉十分之七 , 百分之七十” , 假领子是店里买还是自己做?顾先生告诉我们 , 一般都是自己做 , 缝纫机踩 , 如果单位里有个同事 , 他有这方面技术的话 , 或者有缝纫机的话 , 那他很吃香 , 而且做假领子 , 一般都用零头布 , “有时候上面这是个好的 , 有硬衬的 , 下面挂的都是旧衣服裁下来的 , 拼拼接接的 , 反正看不见嘛 。 ”
上海热线侬好上海|和最后的手作记忆……,阿拉身边的那些“上海师傅”:渐行渐远的必需品
文章图片
顾先生说 , 他们是穿节约领长大的一代 , 下乡拉练也穿过草鞋 , 磨脚的记忆今天还在 。 当年家庭主妇们爱用的藤拍其实内涵丰富 。
上海热线侬好上海|和最后的手作记忆……,阿拉身边的那些“上海师傅”:渐行渐远的必需品
文章图片
“基本功能是拍灰 , 某种程度这只藤拍给大家的感觉是这家人家爱干净的 , 天一好 , 晒台上 , 露台上 , 被子晒出 , 太阳一出 , 啪 , 啪 , 啪 , 这个主妇是受人尊重的家庭主妇 。 上海丈夫的待遇 , 除了搓衣板之外 , 这是排到第二位的 , 不识相的话老婆也会拿藤拍朝着你 , 那先生只能别转身逃 , 还有就是小孩 , 小孩怕爹妈 , 顽皮了 , 打好弹子抽好贱骨头回到家一身汗 , 脸上一塌糊涂 , 小鬼 , 衣服要洗了 , 讨厌伐 , 吃生活 , 或者学堂里闯祸了 , 功课没做了 , 那就藤拍伺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