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八一厂战地摄制组:用生命和胶片真实记录抗美援朝战争

1952年10月 , 刚刚成立两个多月的八一电影制片厂 , 迅速组成战地摄制组 , 奉命开赴抗美援朝前线 。 他们不怕牺牲 , 顽强拼搏 , 竭尽全力将电影摄影机镜头推向战场的最深处 , 用电影胶片真实记录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 热情歌颂了“最可爱的人” , 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新中国第一代军队电影人的壮丽风采 。
央广军事|八一厂战地摄制组:用生命和胶片真实记录抗美援朝战争
文章图片
战地摄制组全体人员合影
宁可牺牲生命 , 也要保护好手中的摄影机
1952年国庆节刚过 , 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 , 选派战地摄制组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 , 拍摄纪录片《慰问最可爱的人》 。 摄制组有导演夏国瑛 , 摄影师谢祀宗、文英光 , 摄影助理陈毓中、高庆生 , 剧务黄宝善等 。
10月17日上午 , 摄制组一行随慰问团抵达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 , 这里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从冰河里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牺牲的地方 。 摄制组拍摄了朝鲜群众隆重祭奠罗盛教的场面 , 下午又采访了罗盛教所在部队的领导 。
央广军事|八一厂战地摄制组:用生命和胶片真实记录抗美援朝战争
文章图片
1952年10月17日清晨 , 战地摄制组成员在石田里砾沼河河边洗漱(右一为高庆生 , 当日就牺牲了)
整整忙碌了一天 , 当他们正在一所学校里与志愿军官兵一起吃饭时 , 突然低空中传来密集的枪炮声 , 炸弹也随声而落 , 大家赶紧躲避 。 这时 , 黄宝善和陈毓中不顾危险 , 迅速跑去抢救摄影机和电影胶片 。
摄制组共带了两台摄影机 , 大家都像“宝贝”一样对其十分珍惜 , 平时坐车赶路时 , 怕汽车颠簸损坏设备 , 就把机器搁在怀里紧紧抱着 。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军队电影人 , 他们深深懂得:摄影机就是手中的钢枪 , 人在武器在 。 紧要关头 , 宁可丢掉性命 , 也要保护好摄影机 。
当黄宝善和陈毓中正忙着抢救机器和胶片时 , 高庆生奋不顾身地冲过去 , 二话没说 , 就把黄宝善手里那台苏制艾姆摄影机接过来 , 转身就往外跑 。 黄宝善抱着另一台摄影机紧随其后 , 陈毓中提着装胶片的箱子跟在后面 。 这时 , 敌机冲着他们投下两枚炸弹 。 随着一阵巨响 , 黄宝善的耳膜穿孔 , 顿时失去听觉 。 文英光也负了伤 。
敌机轰炸结束后 , 却不见高庆生的踪影 。 大家急忙分头去找 , 结果在不远处看到高庆生被炸烂的遗体 , 而那台摄影机则“躲”在他身下完好无损 。 后来 , 他的战友们扛起这台用生命保护的摄影机在战场上继续拍摄……
央广军事|八一厂战地摄制组:用生命和胶片真实记录抗美援朝战争
文章图片
战地摄制组祭扫高庆生烈士墓
高庆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牺牲的第一位摄影师 。 10月18日 , 摄制组和朝鲜人民军一起 , 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 , 将年仅25岁的高庆生安葬在罗盛教墓地的旁边 。
1952年12月 , 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授予高庆生烈士称号并追认为模范青年团员 。 赴朝鲜慰问团归国后 , 在天津为高庆生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 慰问团在祭吊挽联上写道:英魂永伴罗盛教 , 烈魄常依砾沼河 。 高庆生牺牲的地方 , 在朝鲜的砾沼河附近 , 正是罗盛教壮烈牺牲的地方 。
八一电影制片厂把高庆生抢救的摄影机命名为“光荣号” , 并系上大红花一直珍藏在荣誉室里 , 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八一电影人传承英烈精神、续写新的辉煌 。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称赞:拍电影的同志辛苦啦
在朝鲜战场上 , 美军利用空中优势对我志愿军交通运输线进行战略性轰炸 , 妄图切断我军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 , 阻挡我军前进 。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当即下令:必须建立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 确保前方物资能够源源不断供应 。 志愿军官兵在朝鲜军民的大力协助下 , 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 , 凭着异常顽强的战斗意志 , 一次次将敌人炸毁的运输线恢复起来 , 为前线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