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品行方正的 虞博士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爱历史】品行方正的 虞博士
文章图片
虞博士 , 是南京国子监博士虞育德的尊称 。
【爱历史】品行方正的 虞博士】虞博士的父亲是个老秀才 , 以教书为业 , 虞博士是父母的老来子 。 他三岁丧母 , 童年缺失母爱 , 但他还是比大多数的孩童要幸运 , 父亲教书收入稳定 , 基本上衣食无忧 , 从小接受了父亲的教育 , 读得起书 , 开启了智力 。 加上他遇上了一个好心的东家祁太公 , 当虞父去世后 , 年仅十四岁的虞博士便被祁太公聘用为九岁儿子的老师 , 让他有稳定的收入 , 不用为生活担忧 。
不仅如此 , 好人祁太公好事做到底 , 把自己阴阳算命的手艺也教给虞博士 , 又让虞博士读些考学中举的书 。 果然虞博士应考进学后 , 身价提高 , 当教师的收入也涨了 。 祁太公还帮虞博士张罗婚事 , 娶了妻子 , 小夫妻日子过得滋润 。
没有遭受过多大挫折 , 享受着平淡生活的虞博士 , 性情温和 , 知足常乐 , 为人品行温良 , 是一个谦谦君子 。 他曾在一次给人看风水返程中 , 救了一个跳水自杀的人 , 对方自杀是因为无钱葬父 。 虞博士为其孝心感动 , 毫不犹豫将那回十二两银子收入的三分之一 , 送给获救者 。 这应了当初父母给他取名“育德”的含义:“君子以果行育德” 。
生性恬淡的虞博士 , 子承父业 , 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坚持着 , 五十岁时中的进士 。 他没有像范进那样屡考屡败 , 屡败屡考 , 他就参考了两次 , 中了 。 也许像祁太公所说的德行到了 , 不中也难;也许是他几十年边教书 , 边提高自己 , 学问深厚 , 是真才实学的发挥所致;也许是他良好的心态 , 没有压力、没有包袱 , 超常发挥的结果 。 总之 , 虞博士没有将科举当主业 , 不经意之举 , 却结出正果 。 没有太把当官当回事的虞博士 , 谋了个国子监博士的闲差 , 也是欣喜的 , 从而成就了他在南京轰动一时的士林佳话 。
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人、成就人 , 从虞博士的成功经验看 , 完全得到了印证 。 虞父一辈子以教书为业 , 没有功利心 , 影响了虞博士 。 书香门第出身 , 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 , 培养了虞博士好学的习惯 。 祁太公让他学风水学 , 他乐意学了 , 多了一门谋生的手艺;祁太公让他读举业的书 , 他高兴学 , 又提高了当老师的身价;他主动跟诗词大家学习古诗词 , 提升了自己的学识修养 。 常言道:艺多不压身 。 勤学好学 , 博学多才的虞博士 , 立足社会 , 凭着真才实干 , 养活自身和家人 , 绰绰有余 。
良好的道德教育人 , 高尚的情操感染人 。 祁太公的古道热肠 , 真诚帮助 , 竭力培养 , 是虞博士道德品行形成的重要推手 , 影响了虞博士的一生 。 虞博士是懂得感恩的 , 他真心感激祁太公 , 因此把儿子的名字都起作“虞感祁” 。 不仅如此 , 他还把这种助人的品德发扬光大 , 身体力行回报社会 。 挽救跳水自杀者 , 并赠银给其葬父;倒贴女仆管家结婚添嫁妆;为落难的端监生辩白冤情 , 以及后来资助郭铁山寻父等种种行为 , 都是躬身践行道德正能量的具体体现 。
虞博士的学问、品行 , 被杜少卿赞为“襟怀冲淡 , 上而伯夷、柳下惠 , 下而陶靖节一流人物” 。 他为杜少卿、庄征君、迟衡山等南京文化界名流所敬重 , 自然成为泰伯祠落成祭祀大典主祭人的不二人选 。
性格决定命运 。 中规中矩 , 生性淡泊 , 不求名利又心地善良的虞博士 , 虽从小失怙失恃 , 却得好人相助 , 生活没有太大波折 。 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 , 事业小有所成 。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 虞博士五十岁走上仕途 , 既有命运的安排 , 更是他一生勤奋的必然结果 。
东江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