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魏、蜀、吴三国平分东汉,那支撑它们的经济各自是怎样的?

古代经济和现代经济一样 , 都存在着一个受历史大环境影响的问题 , 尤其是大规模的战争 。 三国也是这样 , 三国是从东汉末年全国范围的军阀混战中脱胎出来的 , 自然会不同程度上受到战乱的影响 。 所谓“天步艰难 , 之子不犹” 。 我们就来算一算三国的经济账 。
处在战乱背景下的三国时代 , 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摧毁破坏 , 尤其是中原地区 。 最能体现一个时期社会生产力是否遭到严重破坏的是人口数据 , 而且人口的多少 , 和朝廷征收赋税的多寡直接挂钩 。 三国的人口到底有多少?我们先来看一看东汉全盛时期的人口数据 , 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 , 官方统计的户口数为一千零六十七万 , 人口数为五千六百四十八万 。 如果以曹魏统治的地盘人口来算的话 , 中原地区共有人口三千一百三十八万 。 而到了近百年后的魏晋禅代之际 , 曹魏人口只有四百四十三万 。 根据现有史料来看 , 从黄巾起义经过军阀混战以来 , 中原人口急剧下降了十之八九 。 陈群说魏国总人口不过能抵上汉朝全盛时的一个大郡人口稍夸大了一些 , 东汉人口最多的郡是荆州的南阳郡 , 约为二百四十三万 。 其次是汝南郡 , 约为二百一十万 。 魏国总人口抵上汉朝两个人口大郡 , 比较合理一些 。 当然 , 这里说的曹魏人口是官方统计的在编人口数据 , 是朝廷可以征入赋税的人口量 。 因为
【历史故事】三国:魏、蜀、吴三国平分东汉,那支撑它们的经济各自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军阀混战 , 世族豪强兼并土地人口的现象非常严重 , 有许多农户都被豪强们强行隐藏不报 , 就是“荫户” 。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 , 如果加上豪强们隐匿不报的荫户数量 , 再加上曹魏的官方统计数 , 曹魏总人口大约在二千万上下浮动 。 虽然曹魏与吴蜀的战争不断 , 但中原地区自曹操统一后 , 就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 人口恢复性增长是必然的 。 关键的问题就是豪强隐匿的人口数量居然吞占了全国总人口的80%!
【历史故事】三国:魏、蜀、吴三国平分东汉,那支撑它们的经济各自是怎样的?】蜀汉和东吴的人口统计和曹魏差不多 , 蜀汉灭亡时的在编人口只有九十万 , 而东汉全盛时期的益州人口有七百二十七万 。 益州并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受到大规模的战争破坏 , 人口怎么会凭空下降近十分之九?归其原因 , 无非是豪强隐匿人口 。
东吴在编人口大约是曹魏在编人口的一半 , 公元280年东吴灭亡时 , 有二百三十万人口 。 当然东吴的实际人口数远不止此 , 东汉全盛时期的扬州、荆州、交州共有人口九百三十多万 。 不过东吴受战乱的波及程度比较大 , 人口锐减是可能的 , 但也不可能凭空死去七百万 , 无非是被豪强们隐匿了荫户 。 有了大量的人口 , 尤其是壮劳力 , 一方面可以耕种土地 , 朝廷可以征收赋税吃饭 。 另一方面 , 朝廷也有充足的兵源 。 当然能参军的壮劳力毕竟只是少数 , 多数劳力还是被拴在土地上 。
在小农经济中 , 土地的开发(粮食的产量)除了与劳动力的数量挂钩外 , 还与政治形势有很密切的联系 。 东汉顺帝建康元年(公元144年) , 全国共有可耕作土地近三千五百万亩 , 多数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 。 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了劳动力的大量减少 , 大量土地荒芜 , 粮食产量的锐减 , 出现了“人相食”的悲惨局面 。 军阀混战时 , 他们手上的粮食也并不宽裕 , 甚至连弟兄们的军饷都发不出 。 袁绍发给弟兄们的“工资”是桑葚果和枣子 , 袁术更绝 , 发给弟兄们的是水草和田螺 。
【历史故事】三国:魏、蜀、吴三国平分东汉,那支撑它们的经济各自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曹操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 但曹操比袁绍等军阀有眼光 , 如果成天拿枣子糊弄弟兄们 , 弟兄们早晚要是饿急的 。 曹操的办法其实很简单 , 就是屯田 。 中原地区缺少的不是肥田沃土 , 而是劳动力 。 战乱虽然造成了大量伤亡 , 但人口基数还是有的 , 只是为了避战乱 , 许多百姓都藏进了山里 。 曹操通过各种手段 , 征募百姓 , 在许昌附近实行了大规模屯田 。 许昌屯田试验大获成功 , 很好地解决了军民的吃饭问题 。 此后 , 曹操下令在各州郡推行屯田法 , 设立田官 , 监督指导屯田工作 。 曹操最终统一中原 , 和屯田制有最直接的关系 。
蜀汉的情况和曹魏略有不同 , 中原地区遭受战乱的破坏程度非常严重 , 而益州地区除了刘备入川时的战争稍具规模 , 但破坏程度一般 。 益州的经济基础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 , 再加上诸葛亮非常重视粮食生产 , 益州基本上实现了“足食足兵” 。 东吴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大 , 尤其是荆州 , 连年战乱 。 直到吴黄武五年(公元233年) , 陆逊还要求孙权允许荆州诸将开拓农田 , 理由是“所在少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