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魏、蜀、吴三国平分东汉,那支撑它们的经济各自是怎样的?( 二 )


【历史故事】三国:魏、蜀、吴三国平分东汉,那支撑它们的经济各自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屯田是三国普遍的耕作方式 , 军队在无战事时就地开垦荒地 , 比如东吴设有“典农校尉” , 职同郡守 。 典农校尉的任务就是在辖境内拓荒屯粮 , 以备战事之需 。
赋税主要是指算赋(成年人交纳的税金)和口赋(未成年人交纳的税金) , 就是人头税 。 此外还有赀金(家庭财产税) , 均以货币结算 。 在算赋之外 , 还有一种附加的收税方式 , 就是“更赋” 。 因为成年人通常要承担国家下达的劳役任务 , 这是法定义务 。 如果成年人不想劳役 , 也有变通的办法 , 就是可以出钱交给朝廷 , 以钱代役 。 朝廷可以通过征收上来的更赋钱 , 另寻他人完成劳役 。 算赋、口赋的制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 随意性很大 , 老百姓苦不堪言 。 本来种粮就没多少收成 , 被官府砍去了一部分之外 , 还要交纳人头税 。 第一个废除人头税的 , 不是别人 , 正是一代枭雄曹操 。 人头税是按个人计算的 , 一户有五人 , 就要交五份人头税 , 以此类推 , 这样的收税方式对人口多的家庭是非常不公平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征收实物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 收上来货币 , 又不能吃铜钱 , 还是要用钱来购买实物 。 与其这样麻烦 , 不如直接征调实物 。 粮食的征收有田租这一块 , 所以实物征收主要是绢布 。 历史上称这种用征收实物取代人头税的方式为“户调” 。 户调改变以个人为单位计算的征收模式 , 而是以家庭(户)为单位 。 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 曹操平定河北后 , 下达了历史上第一道户调令 。 曹操规定以后每户除了田租之外 , 另外只需交纳二匹绢、二斤棉 。
【历史故事】三国:魏、蜀、吴三国平分东汉,那支撑它们的经济各自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其实早在建安五年 , 曹操就在统治区试行了户调制度 , 效果不错 , 然后正式推行 。 另外 , 曹操还减轻了田租 , 规定每亩可耕地上交四升谷子 , 已经算得上是薄赋了 。 曹操统一河北之后 , 中原地区的农业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 和曹操实行的薄赋轻役政策有很直接的关系 。 与曹魏隔江对峙的东吴政权 , 并没有实行户调制度 , 而是继续实行算赋和口赋的征收方式 , 所以东吴百姓的负担最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