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熊|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误读了千年,李白《静夜思》中的“床”
文章图片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一曲《水调歌头》 , 道尽世人对天际悬挂那轮明月的向往和眷恋 。
或许正如张九龄所言 ,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不管此时此刻 , 你在何处 , 我又在什么地方 , 只要我们一起抬头 , 便能看见同一片月光 , 就好像你和我从不曾分离那般 。
在华夏的古诗词中 , 读者们会发现 , "明月"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又微妙的 , 开心时赏月 , 不开心也要赏月 , 思念故人会赏月 , 和朋友相约同样会赏月 。
似乎 , 唯有那皎洁的明月 , 才能真正寄托人们的情感一般 。 而在此其中 , 当以李太白的《静夜思》流传度最广 , 无论年纪大小 , 只要说上一句"床前明月光" , 就可以立刻接出下一句"疑似地上霜" 。 称它是一首"国民唐诗"典范之一 , 也不为过 。
文章图片
但世人读《静夜思》 , 却常常会生出几个疑问 , 一是依照古诗词的创作规律 , 缘何身为大诗人的太白会在此诗中重复"明月"一词?二是"床前明月光" , 这个"床"真的是人们睡觉时使用的床榻吗?
01我们熟知的静夜思 , 并非原作
首先 , 先从第一个问题说起 , 从有关唐诗以及《静夜思》的相关史料里能看到 , 宋代时期多数记录这首诗的文集里 , 是这样书写诗句的 , "床前看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山月 , 低头思故乡" 。
它和我们熟悉的诗作有两处不同 , 一是首句"明月光"改为"看月光" , 二是第三句的"明月"改为"山月" 。 从诗句的整体效果以及规律上来说 , 宋版明显更偏向于诗人原作 , 理由如上文所讲 , 华夏古诗词的创作 , 最忌讳在相邻、相近段落里重复同一个词语的 , 如果一定要出现 , 诗人则通常会采取相近的词语代替 。
【小笨熊|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误读了千年,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再则 , 从最崇尚唐朝的日本流传版本里也能看到 , 李白的原诗作确实更接近于宋朝的流传版本 。 那么 , 这首诗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不同的 , 又是如何成为现在人们熟悉的这个版本?答案是明清时期 。
文章图片
在明朝刊版的《唐人万首绝句》和清朝康熙年间的《唐诗别裁》就能发现作者对《静夜思》的改动 , 至清朝乾隆年间的《唐诗三百首》 , 则正式敲定诗句内容 , 由此流传世间 。
可为什么人们要改变这首诗的诗句?实际上 , 从诵读韵律来讲 , 乾隆年间的版本明显比宋朝版本更得百姓们的喜欢 , 因而后一版本流传广 , 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
02床不只是床榻 , 世人误解千年
其次说第二个问题 ,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什么意思?它的答案 , 仿佛已经争论千年 , 各种解释不一 , 甚至误解居多 。
譬如在多数解读里 , 人们最常认为的是床榻 , 即世人睡觉时使用的工具 。
可是 , 倘若真是床榻的话 , 那么这首诗的本身便会充满不科学的意味 。 毕竟当诗人躺在屋内的床榻前 , 想要抬头、低头看明月和月光 , 都是非常困难的动作 , 更别说 , 假设诗人所在的屋子地面生有霜的话 , 他又是怎样忍受这般寒冷的秋夜温度的?
故而 , "床"等于床榻这种解读 , 明显是不靠谱的 。
文章图片
当然 , 也有部分人觉得 , "床"实际上是“窗”的通假字 , 也就是说 , 诗人欣赏明月 , 思念故乡的地点 , 是屋内窗前 。
可是 , 从宋代流传的版本里 , 我们能看到 , 诗人见到的明月实则是"山月" , 窗前屋内的视野明显会受到限制 , 那么诗人又怎会明知故犯 , 以山月来形容月亮?
更别说 , 山月从另外一个方面解读 , 也代表着室外月亮 , 所以可以初步判定 , 诗人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 , 是站在屋子外面的 , "床"是窗的通假字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
- 沉墨I方之城|到底是谁的责任,蜀中多有名将,为何诸葛亮不用,马谡失街亭
- 流动的小鱼|无第二人做到,宦官当到底能到什么程度?和皇帝如同兄弟一般
- 大官主|上朝的标准都是什么样的,古代留守京城的京官都可以上朝吗
- 天下明星大侦探|换算成现在的计重单位,项羽到底举起了多少,楚霸王举鼎700多斤
- 「秦始皇帝陵」秦始皇陵到底埋了多少水银?你看看山顶长的石榴树,就能明白
- 世兴|齐湣王从打败强秦到国破身死,他到底是做了什么?,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君王
- 「孙策」为何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看完便知
- Boss爆史|让很多人傻傻分不清,薛仁贵与薛平贵是什么关系?二者一字之差
- 小莉说历史|看看这个就知道了,联合国也无法阻止,卢旺达大屠杀到底有多疯狂
- ▲袭人到底因为啥被蒋玉菡抛弃,沦为破席?说出来别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