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铭]马云怕他,董明珠恨他,从首富到入狱,国美老总黄光裕究竟经历了什么?( 二 )


多年后 , 小曾的姓名将和他的财富一起 , 成为亮瞎众人眼的一段传奇 。 那个给小曾带来好运的名字 , 叫黄光裕 。
当然 , 十几岁时的黄光裕并不知自己的命运会在日后跌宕起伏 。 但在那时 , 靠捡垃圾补贴家用的他 , 就坚信自己能和他的老乡李嘉诚一样 , 赚得盆满钵满 。
1981年 , 汕头成为经济特区 , 黄光裕也等来了他逆天改命的契机 。
经济特区能和海外联系 , 让外国的商品借助汕头进入内地 。 机智的汕头人在这中间发现了赚钱的门道——走私二手电器 。
黄光裕的大哥黄俊钦也在其中 。
黄俊钦天赋异禀 , 自学了组装电器 , 能把外国淘汰的废品重组起来正常使用 。 而黄光裕则走街串巷收废品 , 再把他哥组好的电器卖出去 , 兄弟俩配合默契 , 尝到了赚钱的甜头 。
但汕头竞争对手多 , 这点甜头压根满足不了黄家兄弟的胃口 。 1985年 , 高中毕业的黄俊钦要出去做生意 , 把赚钱范围扩大到省外 。 而黄光裕兄唱弟随 , 书也不读了 , 辍学跟哥哥去打天下 。
就这样 , 两兄弟踏上了去内蒙古的列车 。 在内蒙 , 黄家兄弟不出所料 , 赚得很嗨 , 仿佛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
但这次巅峰质量不高 , 像周杰伦的龙卷风一样 , 吹过就走 。
因为投机倒把罪 , 黄俊钦在呼和浩特被抓走 , 货没了 , 人也进去了81天 。 黄光裕比他哥强点 , 躲了过去 , 黄家军因此没被团灭 。
内蒙之行 , 让黄光裕看到了发财的曙光 , 虽然有牢狱之灾 , 但在财富面前 , 啥也阻挡不了黄光裕赚钱的决心 。 在黄俊钦出来后 , 黄光裕问询了哥哥的意见 , 决心去北京干票大的 。
那一年 , 黄光裕厉兵秣马 , 带好包袱杀到了北京 。 刚下火车就被首都的三轮车师傅宰了 , 不过被坑的黄光裕无心于这件小事 , 他急着去考察市场寻找自己发家的门道 。
一番考察后 , 黄光裕决定卖衣服 。 为此他还盘下一间100平米的小店 , 把内蒙的哥哥也叫到北京 , 准备大干一番 。 这家叫做国美的小店 , 成为黄光裕财富帝国的第一步 。
1987年 , 国美服装店开业 , 为了多赚钱 , 黄光裕把店分成两半 , 一半卖衣服 , 一半卖电器 。 后来 , 黄光裕发现卖电器来钱快 , 干脆把国美变成了电器专卖店 。
那时正值八十年代 , 人们腰包渐鼓 , 对于电器的需求量直线上升 。 黄光裕和黄俊钦赶上了这趟顺风车 , 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 分店越开越多 。
1990年 , 国美生意继续扩大 , 为了保证低价 , 黄家兄弟使用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 , 踢开中间商 , 直接和厂家合作 。 这种模式简单粗暴效果好 , 国美的销售额节节攀升 。
第二年 , 黄光裕还颇具创新地在《北京晚报》的中缝为国美打广告 , “买电器 , 到国美”成了八十年最流行的一句广告词 。
1992年 , 国美的销售额飙升至两个亿 , 挣钱巨猛的黄家兄弟在势头正好时却分了家 , 黄俊钦拿着六家门店跑去做地产 。
而黄光裕则分了其余门店 , 几十万现金和一辆夏利车 。 至于分家原因 , 有人说是利益不均 , 也有人说这是黄家兄弟的商业战略 。
虽然在分家里没占到大头 , 但国美的牌子留在了黄光裕手里 。 1993年 , 黄光裕把手头门店统一姓名 , 开始了国美的奔腾年代 。
那一年 , 黄光裕还认识了两个人 , 一个是日后成为他媳妇的银行信贷员杜鹃 , 一个是他的司机张志铭 。
张志铭为人能干踏实 , 在成为黄光裕的司机后 , 还凭着一张帅脸把老板黄光裕变成了自己的大舅哥 。
1996年 , 做够了零售的黄光裕也想搞点来钱快的项目 , 于是他仿照兄长 , 把国美的业务拓展到了地产业 , 而国美的主业电器则被交到张志铭手上 。
作为黄光裕手里的一把利刃 , 张志铭不断替舅兄掘取金山银山 , 把国美越做越大 , 还占领了国内电器的高地 , 版图拓展至全国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