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黄帝为何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或许更接近真相

关于黄帝为何叫“黄帝” ,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一句解释 , 即“有土德之瑞 , 故号黄帝” 。 土德是五德之一 , 即为大地的功德 , 尚黄 。
然而 , 司马迁的解释显然苍白无力:首先 , 除了黄帝以颜色命名之外 , 五帝之中其他四帝都与颜色无关 , 又何来五德相胜;其次 , 五德相胜学是战国晚期邹衍创立的 , 而早在邹衍之前的春秋晚期 , 文献上就已经提到“黄帝”;第三 , 秦汉时皇帝衣服不崇尚黄色 , 民间也没有尚黄的习俗 , 考古显示新石器至秦汉时 , 中国崇尚的是黑色或红色 。
可见 , 所谓因“土德之瑞”而称“黄帝” , 只是在五德相胜学出现之后 , 古人以此附会在了黄帝名字上 , 无疑是曲解了“黄帝”本义!
既然如此 , 那么“黄帝”本义到底是什么呢?甲骨文给出了一种解读 , 或许更接近真相 。
【爱历史】黄帝为何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或许更接近真相
文章图片
甲骨文中的帝字
甲骨文中的帝字 , 古字形模拟架木作为祭台的样子 , 目的是为了祭祀祖先 , 或祭祀上天 。
根据卜辞记载 , 商朝统治者属于“生前称王 , 死后称帝” , 生前统治者称“王”或“我” , 死后成了先王称“帝” 。
周朝之后 , 统治者弃用了“帝” , 一般称“王”或“天子” 。 后来 , “帝”就逐渐演变为表示大功德之人 , 所以春秋战国时才会出现“黄帝”、“尧帝”等说法 。 始皇帝之后 , “帝”演变为“王天下之号” , 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
因此 , “黄帝”中的“帝”字 , 应当是周朝文人添加的 , 之前大概只称“黄” , 大致意思为上古有一个杰出人物或部落叫“黄” 。
【爱历史】黄帝为何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或许更接近真相
文章图片
甲骨文中的黄字
甲骨文中的黄字 , 由“大”与“口”(或“田”)组成 , 其中“大”代表站立的人 , “口”或“田”指代不明 , 或被解读为玉佩 , 或被解读为“腹部膨大”(孕妇或寄生虫等)等 。
不过 , 《诗经》、《礼记》等古书中的“黄”字 , 普遍表示“玉佩” 。 而表示“玉佩”的还有一个字叫“璜” , 其本意是指半壁形的玉 。 因此 , 如今表示颜色的“黄”字 , 本义可能借用了代表玉佩的“黄” , 只是后来久借不还 , 于是古人又造了“璜”字表示本义 。
从造字逻辑上说 , 颜色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 难以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达 , 因此古汉语中的颜色词语 , 都是由具有这种颜色的物体的名称转化而来 。 考证也证实了这一点 , 即古汉语的颜色词均为借音词 。
因此 , 无论从字形上、文献上 , 还是从颜色词的出现逻辑来说 , “黄”字本义大致是佩玉之人 , 或人所佩戴的玉器 。
【爱历史】黄帝为何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或许更接近真相
文章图片
文献中黄帝与玉
黄字字形显示 , 黄帝应与玉器有关 , 而巧合的是 , 文献中黄帝与玉器密不可分 。
根据古史记载 , “神农以石为兵 , 黄帝以玉为兵 , 蚩尤以金为兵 , 禹以铜铁为兵” , 玉器能被作为兵器吗?其实 , 玉石材质坚硬 , 完全可以用作兵器 , 石峁遗址考古证实了这一点 。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一文:“从所征集到的石峁玉器看 , 其器类有牙璋、刀、钺、戈、斧、铲、璜、璧、牙璧、鹰首笄、虎头、人首、蚕形器等 , 但以牙璋、刀、钺等兵器的数量居多 , 也最具有特色 。 ”
陕西石峁遗址中 , 数量众多、款式多样的玉制兵器 , 或许并非用于战争的真正兵器 , 而实际用于祭祀的礼器 ,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文献所载 。 以下图玉兵来看 , 上古时期的玉制兵器 , 起初绝不仅仅只是王权的象征和礼仪用具 , 极有可能是真正的兵器!
【爱历史】黄帝为何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或许更接近真相
文章图片
可见 , 早期玉器的功能可能是兵器、礼器等 , 那么为何后来发展为“君子佩玉”呢?
《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威仪之制 , 三代同之 。 五霸迭兴 , 战兵不息 。 佩非战器 , 韨非兵旗 。 于是解去韨佩 , 留其系璲 , 以为章表 。 ”换言之 , 古人认为上古战争不断 , 起初腰间别着石制武器 , 后来发展为圭璋 , 最后演变为衣服带子上悬挂玉器表明身份 。 这一点也非常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 人类社会就是从野蛮走向文明 。
从兵器功能转变为身份标志 , 可能就是始于黄帝 。 相传 , 黄帝“始作带以束紧衣服” , 但《礼记·玉藻》中说“凡带必有佩玉” 。 也就是说 , 黄帝开始在衣服上“作带” , 而古代传统是衣服带子上悬挂玉佩 , 因此黄帝创立的衣服“作带”制度 , 极有可能就是用于悬挂璜佩 , 来表示不同的身份地位 , 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统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