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史|三农水利均,福临万世百姓,秦汉水利工程:万谷山源发( 三 )


草木皆史|三农水利均,福临万世百姓,秦汉水利工程:万谷山源发
文章图片
这一工程成功后没多久 , 黄河又在馆陶决口 , 向北冲出一条屯氏河 , 淹及四郡 , 由于未加堵塞 , 便成为了黄河下游一条天然支流 , 并分流黄河水 , 使黄河行洪能力得到改善 。 但之后在汉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和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 , 河水再次决口 , 淹没范围逐渐扩大 。 西汉王朝又派河堤使者王延世办理堵口 。 它采用竹笼装饰"两船夹载而下之"的施工方法 , 迅速将决口堵好 。
但之后几年 , 黄河不断泛滥 , 由于西汉王朝临近崩溃 , 已无力治理决口了 。 西汉时期的治黄措施主要是堵口和筑堤防 。 但都没有规划性 , 只是临时解决洪水泛滥问题 , 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理黄河 。 时人关于如何治理黄河也有很多议论 , 如有筑堤说、改道说、分疏说、放任自然说、经义治河说等" 。
草木皆史|三农水利均,福临万世百姓,秦汉水利工程:万谷山源发
文章图片
2、东汉黄河的治理
东汉初年对黄河弃而不治 , 放任自流 , 到明帝水平十三年(70)王景治河成功 , 河行新道 , 向东偏北流入渤海 。 王景在治河之前就积累了修治汴渠的经验 , 深入了解了治黄的利害 。 所以当命他治河时能提出有效的措施 。 《后汉书.王景传》详细记载了王景治河所做的工作 , 简单来说主要包括两方面:"堤"和"理渠" , 即治河和治汴 , "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 , 即修筑系统的黄河大堤 。
"理渠"的具体措施是"凿山阜 , 破砥绩 , 直截沟润 , 防遏冲要 , 疏决垂积 。 "即开凿汴渠的新引水口 , 堵塞被黄河洪水冲积成的沟渠 , 加强堤防 , 疏浚渠道上游 。 在筑堤、理果之后 , 又"十里立一-水门" , 也就是"绝水立门" , 这样就达到了"河、汴分流 , 复其旧迹'的目的 。
草木皆史|三农水利均,福临万世百姓,秦汉水利工程:万谷山源发
文章图片
王景治河是治黄史上少见的工程 , 效果也好 , 系统修建了黄河大堤 , 稳定了黄河河床 。 另外 , 该工程是以治理汴渠为重点 , 修整了汴渠 , 又立水门 , 发展了前代水门技术 。 这次工程对黄河以后八百年相对安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 历代水利法规和制度
水利法规是在水利活动实践中产生的 , 是对水利工程和管理的规范和要求 , 根据内容的不同 , 我国古代的水利法规大致可分综合性的法规和专门性的法规 。
草木皆史|三农水利均,福临万世百姓,秦汉水利工程:万谷山源发
文章图片
唐《水部式》
《水部式》是唐代中央政府颁行的水利管理法规 。 现存《水部式》系在敦煌发现的残卷 , 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修订 , 二十五年(737)颁布的第三部"开元式" 。 内容十分丰富 , 包括农田灌溉工程及管理 , 年的设置及其用水量的规定 , 用水次序 , 航运船闸和桥梁渡口的管理和维修 , 在水的分配方面 , 主张"务使均普 , 不得偏件."此外 , 对于农业用水与航运和水力碾用水之间的调节分配 , 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 此外还涉及渔业管理方面的内容 。
《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中的水利条款
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时期 , 这-时期的封建主义达到了顶峰 , 并逐渐开始衰落 , 资本主义也开始萌芽 。 由于长期以来自然经济的发展 , 人口此时已大量增加 , 导致了水资源紧缺的情况 。 因此 , 从法律上规范用水成为必要 。 《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中就有许多关于水管理法规 。 《明律》将有关水事违法条文编入《工律》 , 分《营造》与《河防》两卷 ,
草木皆史|三农水利均,福临万世百姓,秦汉水利工程:万谷山源发
文章图片
河防的重点已是山东、河南等黄河流域附近以及运河两岸 , 足见黄河防洪安全在明代的重要位置 。 另外 , 与《唐律》等前朝律例相比 , 将盗决、故决堤防罪 , 改为盗决、故决河防罪 , 保留失时不修堤防罪 , 增加了"盗决抒岸破塘"罪、"不修灯岸及修而失时"罪 , 也反映了黄河防洪安全的重要 , 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南方农田水利发展的需要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