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212年,一个空食盒断了大汉的希望( 二 )


但荀彧坚定的支持曹操 , 他力排众议 。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 , 田丰刚而犯上 , 许攸贪而不正 , 审配专而无谋 , 逢纪果而自用 , 颜良、文丑匹夫之勇 , 可一战而擒也 。 "
意思就是说 , 学霸手下虽然众多 , 但是统统都是纸老虎!
战事一起之后 , 众人惊人的发现 , 战局与荀彧的预料完全一致 。
建安五年(200年) , 战事刚起之时 , 曹军进展也颇为不顺 , 毕竟袁绍在河北根深蒂固 , 多年的学霸也不是白叫的 。
荀彧虽然没有直接参战 , 但是在后方一面为曹操扫除后顾之忧 , 一面不断的写信鼓励曹操 。 "古之成败者 , 诚有其才 , 虽弱必强 , 苟非其人 , 虽强易弱 , 刘、项之存亡 , 足以观矣 。 "
老大别怂 , 已经动手了 , 就是干!
尤其当曹操军粮严重短缺的时候 , 曾经犹豫过是否要暂时退兵 , 荀彧告诉他 , 眼下军粮虽少 , 但比不上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的相持 。 当时刘邦和项羽谁都不肯先退 , 因为他们知道 , 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 。
谁先怂 , 谁就输了 。 袁绍可以回河北继续当学霸去 , 但是曹老大你不可以 , 你没有退路!
曹操受到荀彧的鼓励 , 一直坚持 , 终于等到了一战翻盘的机会 , 从而扫定河北 。
建安六年(201年)三月占据河北之后 , 曹操或许觉得打学霸打的实在太累了 , 打算去揍一走援助袁绍的刘表 , 那软点儿的柿子撒撒气 。 但是被荀彧劝阻 。
荀彧说"人心易动 , 若一旦生变 , 天下未可图也 。 愿公先定河北" , 意思是学霸还喘气呢 , 你想等他缓过来收拾我们吗?!"彧建二策 , 以亡为存 , 以祸为福 , 谋殊功异 , 臣所不及 。 "
曹操几次为荀彧请功 , 能让睥睨天下的曹操 , 由衷的说出这样的话 , 可见荀彧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
建安七年(202年) , 曹操再次听从了荀彧的建议 , 在彻底根除了袁绍在河北的势力之后才返回许昌 , 至此曹操在北方的根基无可撼动 , 而这些的背后 , 全是荀彧的鼎力协助之功 。
荀彧在鼎力协助曹操的同时 , 也一直心系汉室 , 自始至终 , 荀彧都是以汉臣的身份自居 , 这也为他日后同曹操的嫌隙买下了伏笔 。
05
建安元年(196年) , 当献帝自河东要返回洛阳 , 对天下形势十分敏锐的荀彧力荐曹操 。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 , 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 , 而天下归心 。 …若不时定 , 使豪桀生心 , 后虽为虑 , 亦无及矣 。 "
荀彧告诉曹操 , 如不及时扶正朝廷 , 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等到天下各路势力全都生出了叛离之心 , 再考虑此事 , 真就来不及了 。
校长路过咱家 , 您还不赶紧把他"请"来?
曹操至此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已成 , 也为其此后统一北方的顺利实施 , 奠定了坚实基础 。
但荀彧也用"夫以四胜辅天子 , 扶义征伐 , 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的话 , 在在频频暗示曹操 , "辅天子 , 扶义征伐" 。
意思是我为你所做的一切 , 其实都是为了大汉江山 , 也只有这样才能被称为正义之战 。 以曹操的聪慧不会不明白荀彧话中的隐含意思 , 只不过各取所需罢了 。
荀彧一心苦苦平衡着汉室与曹操之间的关系 , 但事情还是发生了 。
【历史故事】212年,一个空食盒断了大汉的希望
文章图片
06
汉献帝皇后伏寿给父亲伏完写信 , 告诉他曹操杀了董承之后 , 汉献帝多有抱怨 , 隐有愤恨之意 。 伏完将这件事居然告诉了荀彧 。
荀彧知道此事若是让曹操知道 , 一定会对大汉皇室有所动作 , 出于为了保护汉皇室 , 他选择对此故意未予理睬 。
建安十五年(210年) , 伏寿之事终于还是被曹操得知了 , 先前荀彧曾建议曹操将女儿嫁给汉献帝 , 曹操对荀彧说:今朝廷有伏后 , 吾女何得配上?"
荀彧对答:"皇后没有子嗣 , 性格又不好 , 用您的女儿正好可以取而代之 。 "
其实荀彧此话颇有壮士断腕之意 , 要将已经惹出事端的皇后 , 同汉皇室隔离开来 , 减少对皇室的冲击 。
可是 , 曹操此时言辞冰冷的追问 , 警告荀彧:"既然早就知道一切 ,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你到底是谁的人?是我曹家的人 , 还是汉室的人?"
此话一出 , "太祖以此恨彧 , 而外含容之 。 "
至此 , 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人 , 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痕 。 伏寿也被曹操幽禁至死 。
07
建安十七年(212年) , 两人关系的正式破裂 。 《三国志》记载:"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 , 九锡备物 , 以彰殊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