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X射线下青铜水禽的颈部隔档
最后 , 梅建军教授在宏观图景中剖析青铜水禽所反映的公元前一千纪中西文化联系 , 指出这一研究对认识早期文明发展有重大意义 。 他首先提出三个问题:中国的失蜡法铸造工艺最早出现于何时?是否还有其它的考古证据显示在公元前第三世纪秦帝国受到了西来文化的影响?公元前第一千纪中国跟欧亚草原之间的文化互动是怎样一种格局?根据考古发现的块状铸造陶范来看 , 组合块范工艺是商周以来中国主流的青铜铸造工艺 , 但有些学者认为早在春秋时期失蜡法已经被工匠掌握(华觉明 , 1983;周卫荣 , 2007) , 梅教授介绍了学者彭鹏的观点 , 他认为“中国古代的铸工虽然已经掌握了失蜡铸造工艺 , 但他们选择不使用这一工艺来制作青铜礼容器;那种认为失蜡工艺是唯一正确铸造青铜器的观点是值得批驳的”(彭鹏 , 2020) 。 梅教授认为秦始皇陵还有其他一些考古发现 , 也揭示了早期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深远的相互影响:例如秦始皇陵出土具有逼真的肌肉骨骼结构的写实性人俑(LukasNicke , 2013)、以及泥芯内部的瓦片(杨欢 , 2019)、铜车上的装饰图案(RaphaelWong , 2020)、高台建筑与槽型板瓦(段清波 , 2015)等等 , 显著的相似性表明中西之间的接触与区域之间的文化联系 , 支持秦始皇陵青铜水禽采用失蜡法铸造工艺的见解 。 此外 , 关于串珠、金器与铁器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证据 , 梅教授引用罗森老师的观点(JessicaRawson , 2018) , 认为南西伯利亚和甘肃等地出土的金铁复合器物反映了欧亚草原与古代中国密切的文化联系 , 以及西来文化影响在秦始皇创建秦帝国的进程中所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等 。 随后 , 梅教授和与谈教授们就邵安定博士提出的青铜水禽制作工匠来源问题展开讨论 , 梅教授介绍青铜水禽在铸造工艺上明显存在西方青铜工艺特征这一现象的形成 , 存在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青铜水禽为西方舶来品 , 即在西方制作后 , 将成品直接运到秦国;第二种可能性是由西方工匠在秦国境内制作 , 或在西方工匠的帮助和指导下 , 由秦国工匠制作而成;第三种可能是秦国工匠在西方学习并掌握了大型青铜雕像的铸造技术后 , 在秦国制作而成 。 据青铜水禽基体的铅同位素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其矿料来源与早期秦文化铜器的矿料相同或相近 , 因此青铜水禽多半应该是在本地制作的 , 青铜水禽的铸造工艺即便是失蜡工艺 , 但在芯撑和芯骨的材料选择上似乎还不同于西方 , 显示出本地化的一些特征 , 所以第二种推断的可能性更大 。 梅建军教授也表示关于秦始皇陵青铜水禽的认识仍是初步的 , 还有很多有待深入研究和解答的问题 。
文章图片
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线下会议现场
【【爱历史】梅建军:秦始皇陵出土青铜水禽的制作工艺与文化联系】本场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楚学研究所宋亦箫教授主持 , 湖北省博物馆与考古所常务副馆所长万全文研究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与谈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魏文享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所长黄尚明教授出席讲座 , 到场聆听的还有历史文化学院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 还有许多海内外师生在线上参加了本次讲座 。
梅建军教授报告结束后 , 主持人宋亦箫教授、与谈人万全文研究员与张昌平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 宋亦箫教授回顾了人类学家史密斯对亚洲木乃伊制作的研究 , 认为东南亚等地区的木乃伊与青铜水禽均为学习了西方工艺技术的本土工匠制作 , 继而分享了他本人对秦国蒜头壶形器的研究 , 认为多瓣蒜头壶受到中亚文化因素影响无疑 , 为与会听众补充了秦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辅证 。 万全文馆长肯定“青铜水禽采用失蜡法铸造”这一推断的学术价值 , 表示其本人对失蜡法在中国的出现时间、对秦国器物进行中西比较等问题将持续关注 。 张昌平教授使用图示对间接失蜡法加以解释 , 指出文化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文化交流 , 并鼓励考古专业以外的同学对东西文化交流问题进行研究 。 梅建军教授对三位教授的讨论做了回应 , 并对参与与谈的教授们表示感谢 。
- 【爱历史】皇位的更替下看元代的伊克昭盟地区的现实意义
- 【爱历史】吕布死后,曹操为何没有霸占貂蝉只因他知道了貂蝉的秘密!
- 【爱历史】罕见彩照:清朝覆亡前一年的北京城,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 送女朋友什么手机好 送女友什么手机比较好
- 【历史故事】曹魏灭亡的原因,你听司马懿怎么说
- 【历史故事】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搞笑,看你的家乡中招没
- 【历史故事】周生如故番外,所谓的惊喜,竟有威胁之意
- 【爱历史】老照片:贵州安顺市,30年的城市记忆,寻找旧日时光
- 【历史故事】晚清第一美女有多美?黑白照难掩绝美容颜
- 【爱历史】老照片:1971年的南京,建成不久的南京站和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