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真实病例食量惊人的妙龄女孩,如何才能摆脱对食物的迷恋

【真实病例】食量惊人的妙龄女孩,如何才能摆脱对食物的迷恋(3)
1.后续远程干预渡过难关
共接受了约30个小时的治疗后,小青和父亲就回家了 。不过,小青的母亲也是她的创伤来源之一,却没有前来参与治疗,我不免担心其回到家庭环境后,会否再受刺激,病情反复 。
所幸,小青的父亲反馈,她与父母相处得比较平和,不久就复学了,心态很好,还当了学生会干部 。
但一年后父亲又发来信息,着急地说孩子有波动 。我一细问,原来是小青到上海参加交流活动,酒店里几乎每顿都是自助餐,她忍不住吃了很多,过后又担心复发,开始焦虑、甚至恐惧起来 。
我连忙向他解释,这是过分紧张了,自助餐偶尔吃多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何况小青还是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少,更加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了 。
经过一番引导,父亲和女儿都安心下来 。果然,小青后来并没有出现暴食行为 。这一年多以来,小青的父亲反馈女儿上学顺利,遇到一些小问题也懂得积极解决 。
不过,就在前几天,其父亲再次联系我,称小青遇到较大挫折,因与舍友产生矛盾导致自责自罪想法,他马上向我求助 。
经过我的短暂干预后,小青摆正了心态,其父亲也积极地配合,帮助女儿找到现实解决方法,平稳过渡 。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衷心感谢如今科技和社交媒体的发达,能够让信任我们的患者和家属及时得到专业的支持 。
2.对进食障碍的更深入理解
因暴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对进食有强烈冲动,进食量大,大部分患者暴食时情绪愉悦、甚至兴奋,这与他们暴食后的低落、痛苦、自责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国内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倾向于从双相情感障碍的角度去理解并治疗 。
对此,我并不认同 。因为这些患者的暴食行为并不是典型的躁狂发作(情绪高涨,狂妄自大,活动增多),而往往是宣泄压力、暂时获取愉悦的方式 。更何况,有部分患者告诉我,他们在疾病后期暴食时并不愉快,甚至痛苦,但他们控制不了 。
而我在成瘾疾病治疗领域有十多年经历,我发现,在症状和心理特点上,暴食障碍和神经性贪食症与物质成瘾、行为成瘾有很大的一致性 。
比如,如我上文提及的,暴食障碍或神经性贪食症患者都有病理性的条件反射,一焦虑、恐惧、低沉,或者兴奋高兴,又或者看到、想到美食时,就容易产生暴食的冲动 。尽管他们知道暴食行为的危害,但无法自控,过后又后悔莫及 。从成瘾角度去理解,这是典型的“心瘾” 。
所以,我尝试从成瘾的角度对暴食障碍和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可喜的是,对于病情轻度到中度患者而言,疗效确实比传统的精神科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等心理治疗方法更佳 。
但我们还是遇到了难题 。对于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尤其是毒品成瘾和药物成瘾,我们一般会让患者彻底戒断,不再沾染 。但对于暴食障碍和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而言,情况则相对复杂,毕竟我们不可能让患者不再进食 。
在小青的治疗前期,我曾以为她的暴食食物较单一,只是饼干类的糕点,便一心想着彻底戒断她对此类食物的渴求 。但后来发现症状转移到其它食物上,而且情绪仍然不稳定,行不通 。
现在回过头来看,原来背后还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在作祟 。Lucy为小青修复了多个关于家庭、进食的创伤,再纠正其扭曲的认知后,症状便消退了 。
从那以后,我们对暴食障碍和神经性贪食症又有了更新的、更深入的了解 。一方面,其背后往往有叠加性心理创伤;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存在病理性正性情绪的因素,比如在进食方面被过度夸奖、正面强化,我以前分享过的神经性贪食症案例小玲就是典型例子 。
我们临床中,遇到过很多因暴食问题而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青少年患者 。小青表明上是暴食障碍,但背后有很多心理创伤,病情复杂,不排除有些精神科医生也会将她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
如今,我们从上述这两个方面对有暴食行为,甚至因此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现得更快,更稳定了 。
在修复了小青的心理创伤后,我们也引导她去理解父母,与父母和解 。虽然父母曾经无知,甚至愚昧,但这源于父母曾经的成长环境和受过的伤害;如果要恨,要恨时代的落后和观念的落后 。
小青和父亲都能够理性地、较快地接受这一观点,迅速和解,父女关系得到修复,甚至和谐 。
我们不排除小青在未来还会遇到其它重大波折,不过,有其父亲理性的、有觉悟的支持和爱护,再加上我们及时的远程专业干预,我相信她会逐步养成越挫越勇、勇于面对困难的性格,塑造出“高逆商”,最终这段人生经历将会成为她的财富!
【3 真实病例食量惊人的妙龄女孩,如何才能摆脱对食物的迷恋】

3 真实病例食量惊人的妙龄女孩,如何才能摆脱对食物的迷恋

文章插图
3 真实病例食量惊人的妙龄女孩,如何才能摆脱对食物的迷恋

文章插图
3 真实病例食量惊人的妙龄女孩,如何才能摆脱对食物的迷恋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