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颜桥
作为李小龙爱好者,见到这本传记,我是惊讶的,马修·波利为什么要花七年时间去写一本70多万字的李小龙传记?他的《少林很忙》,不少读者知道,乃是用一种“体验主义”的文体,去写功夫札记。一位美国人,进入少林寺的体制内,陌生新鲜的眼光,打量一切,无非是“异乡视角”,算不得研究。而这本李小龙传,体量庞大,单资料整理就达2500页,100多万字,作者还亲自采访了100多位认识李小龙且愿意交谈的“当事人”,做了大量案头准备后,作者用英语世界最为详实的笔记、书信、采访、口述以及相关著作,去“拼贴”一个真实的李小龙。
夹缝里的周旋与平衡
李小龙研究领域,最缺乏的是本类似《乔布斯传》的严肃传记,这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随着叶问、李小龙相关影视剧的传播,又重新掀起关于李小龙亚文化热,李小龙在媒介描述的“人设”,是一种混杂民族主义与身体威力的神话,那个踢碎“东亚病夫”牌匾、赤裸上身、发出怪鸟叫声战无不胜的“东方巨星”,长期占据我们的大脑。以至于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李小龙让西方人重新认识东方,功夫是民族自信的一部分,东方击败西方,这是一种刻板的神话。这种“纯粹民族主义”的包装,并没真实反映当时亚裔演员所处的困境。
【 李小龙传|神话散尽:这是一个严肃的李小龙】李小龙在成为美国影星史蒂夫·麦奎因私人教练后,就一直说服他参与自己的武术电影,这也是当时亚裔面孔获得投资的唯一办法。麦奎因一直躲闪,在他的观念里,李小龙只是一个收费高昂的教练而已,逼急之后,他对李小龙摊牌,“面对现实吧……我不会让你踩着我上去的”。
1969年1月7日,李在一张纸条上写下《我明确的目标》,“我,李小龙,将成为全美片酬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以演员的身份提供最激动人心的表演和最优秀的表现。从1970年开始,我将享誉世界,到1980年底,我将拥有一千万美元。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并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幸福”。
显然,这是在史蒂夫·麦奎因拒绝后带着羞辱下写就,西方制作人并没看上这个带着英语口音的东方面孔,职业生涯停滞不前,而香港电影业,在关键点,给了李小龙一个缓冲区,像一片飞地。
香港媒体曾用一个词称呼李小龙“终极太平洋的中间人”(是对西化中国人的戏称),这个词很形象。中间人,也意味一种策略。李在《唐山大兄》票房出来前,并不急于与华纳签署协议,“如果票房大卖,他就可以借此提高谈判筹码”。李在与邹文怀合作,假意去找邵逸夫接触,同时放出邵氏要高薪挖人的消息,以此增大合作者的危机感,获取最大筹码。李曾对香港采访人员表态,“当派拉蒙发电报、打电话到香港找我,我香港的制片人认为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明星,我的声望肯定因此提高了三倍。”中间人是一种策略,这种角色,既合纵,又连横,在东方(香港)和西方(好莱坞)周旋有余,李尤擅长此种路数,利用香港票房增值,杀回好莱坞,重获青睐。
以往传记,总是把“东方的胜利”宣布得太快,而忽略了夹缝里的周旋与平衡,忽略了亚裔身份认同与职业突围的困境。这本传记的思路是还原主义的,只有把人放到娱乐市场的生产机制中,在东西方的夹缝里,如何让两方都需要,像一个摆渡人。《青蜂侠》里的加藤,按开初的设定,是一个通晓空手道的东方面孔,然而,他只是“主角的用人”,在某种意义上,李小龙扮演的不过是“西方人想象里的东方”。他迎合了一种机会,又创造一种全新的动作影像。
闯入者的动作美学
录像带时代,我反复用慢放观看李小龙的动作电影,不由得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李的武打动作,与当时香港流行的龙虎武师为代表的“武打片”截然不同,甚至和同部片里的“对手”也迥异,像两套动作体系拼凑一起,犹如两个世界。李小龙动作更流畅迅速,接近真实格斗,又用了大量高踢、连环踢、腾空高踢等等,对手则戏剧夸张,体操套路一般。李小龙对于当时香港粤剧传统打斗颇不以为然,“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打……为什么他们的打斗方式都是一模一样的”,他要求贴近“真打”,拳拳到肉,这就与片场动作指导产生冲突,在《唐山大兄》里,动作指导韩英杰希望采用粤剧戏台动作、跳蹦床和传统套招对打,而李小龙“出拳踢腿太用力了……我的脸被他一脚踢中擦伤”。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山水|黄公望:一生坎坷,一生传奇
- 传承|苗绣传承人石丽平: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曹州堆绣|好品山东丨400年的传承技艺 曹州堆绣展现永恒之美
- 红炉|潍坊新华中学用“心”继承传统,以“爱”温暖冬日
- 抗疫|遵义市“最美抗疫战士”宣传发布活动举行
- 技艺|在0.3毫米的白银上“作画”!两代“非遗人”的传承
- 剪纸作品|非遗剪纸传承人痴迷剪纸30余年 希望留住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