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流月|下放基层当小官,宋代落榜者的福利—特奏名制:名落孙山可入仕
文章图片
科举
【风华流月|下放基层当小官,宋代落榜者的福利—特奏名制:名落孙山可入仕】自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产生以来 , 一大批社会中下层人士的做官机会显著增加 , 他们苦读诗书并身怀家国之志 , 只盼有朝一日能够鲤鱼跃龙门 。 而当他们完成自身理想的同时 , 国家也因此笼络了许多可用之才 。 到了宋代 , 出于“兴文教 , 抑武事”的治国思想 , 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分布 , 因科举制度而完成自身积极跃迁的人也越来越多 。
但与同时 , 也有许多或因为天赋限制、或因为知识不够、又或是只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而导致无法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存在 。 此类人数量众多且不乏有真才实学之人 , 而为了以合适的方法与态度来对待他们 , 特奏名制度也就在宋朝产生并盛行 。 宋朝特奏名制度与正规科举有着很大差异特奏名制度的相关程序并不完善在《宋史》中 , 对特奏名制度有着这样的阐述:“凡士贡于乡而屡细于礼部 , 或廷试所不录者 , 积前后举数 , 参其年而差等之 , 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 , 径许附试 , 故曰特奏名 。 ”
文章图片
宋徽宗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 特奏名是专为那些屡次参加科举制度却从未中举的人而准备 , 是落榜者的福利 , 其中充满着浓浓的恩惠意味 。 对统治者来说 , 他们大多并无真才实学 , 很难为国家、社会乃至君王做出重要的突出贡献 , 与中举者相比丝毫不值得自身付大大代价去关心与注意 。
而在宋朝之前乃至之后 , 也从未出现过特奏名制度 , 这就使得宋朝政府需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参考下花费时间与精力制定一套相对应的体制 。 再加上特奏名者本身也不受重视 , 这就使这种制度从产生之初就并不完善 , 此后也一直没有大的改进 。 在宋朝历史上 , 因不同皇帝、不同形式、不同政策而特奏名制度也相应进行改变的例子数不胜数 , 这就足以看出它的脆弱性 。 被赋予特奏名资格的人仕途几乎黯淡无光
首先 , 参与这一制度的人大多是一群在科举考试之中的“失败者” , 虽然其中不乏才学出众者 , 但占比实在太少 , 完全不足以纳入考量的范围之中 。 其次他们并不需要经历殿试便可以获得赏赐 , 这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不少 。 虽然其后因为特奏名人数的增多也不得不举行考试以进行成绩分级 , 但试题相对简单 , 几乎不带有考察性质 。
文章图片
低级官员如神宗年间 , 一名老儒只在试卷上写了“臣老矣 , 不能为文也 , 伏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字眼 , 便被给予了“特给初品官 , 食俸终身”的待遇 。
也因此 , 因特奏名而取得政治地位的人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 , 他们中的许多都只是被授予了虚职与名衔 , 就算部分人拥有实权 , 也只是担任一些低级官员 , 至于以后的加官进爵更是难上加难 。 说到底 , 国家能给他们一些安抚已算尽心尽力 , 再给予更多便是在挥霍权力了 。 而部分特奏名官员本身也充满自卑 , 如南宋名儒魏了翁的老师便因成为特奏名官员时而发出“是科也 , 今例以气衰戒得 , 日暮倒行目之 。 ”的感慨 。 特奏名制度的产生是统治者对历史与现实情况的结合参考防止威胁中央统治的叛乱出现
作为唐朝灭亡之后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 宋朝在许多政策方面都是以唐朝的失败为反面例子来进行相对应的修改 , 比如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拥兵自重是造成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 宋朝就直接将军队纳入皇帝管辖 , 同时切断将军与军队的长时间联系 , 从而有效防止了地方叛乱的出现 。
文章图片
黄巢起义
- 风华流月|古代信息传递的人叫什么?——聊聊明代陕西驿夫的演变历程
- 洪都烟客|历史上的张皇后其实很贤惠,堪称“女中尧舜”!,大明风华里
- 混沌史话|《大明风华》朱高煦:死得最惨的大明造反王爷
- 秦汉边说|《大明风华》口碑两极化,剧中有哪些地方,是不符史实的,原创
- 姚广孝@说一说最神秘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 青楼大茶壶|功绩与非议并存的帝王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