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大数据显示,仅仅6周,新冠病毒研究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三 )
(6月17日 , 被引用排名)
vs.
(5月6日 , 被引用排名)
可以看到 , 5月6日最大的圈(被引用最多的论文)是Huang发表的关于COVID-19临床特点的论文 。 而到6月17日 , 影响力排名第一的论文已经是王辰院士/曹彬教授发表的瑞德西韦治疗重症COVID-19的论文 。
显示了对COVID-19的关注重点已经由早期的临床表现转移到后期的治疗 。
需要注意的是 , 王辰院士/曹彬教授发表的这篇论文 , 能够因为引用次数而排到第一 , 可能与对这项研究结果有争议、且NEJM连发三篇文章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关(三国五位学者重新审视) 。
(6月17日 , 引用最多的论文)
只打开Top 0.1%的论文 , 这肯定是领域内最经典论文 。 ↓这是Top 0.1%里面最新的一篇;
(6月17日 , 被引用次数Top 0.1%的论文)
vs.
(5月6日 , 被引用次数Top 0.1%的论文)
我们再看领域内前1%的论文 。 有了这些 , 新人就容易知道 , 开题报告或基金申请书的立项依据部分 , 或论文的前言和讨论部分 , 该读和该引哪篇文章了 。
(6月17日 , 被引用次数Top 1%的论文)
vs.
(5月6日 , 被引用次数Top 1%的论文)
而顺着论文关系网 , 你也更容易捋清这些研究的承接图 , 对于自己设计课题非常重要 。
如果点击代表论文的小点 , 可以打开该文献的页面 , 查看标题(大部分有摘要) 。 以及Pubmed及其他页面链接 。
(6月17日 , 引用最多的论文)
还可以通过列表读到这些经典论文的具体细节 。
(6月17日 , 最有影响力论文排名)
vs.
(5月6日 , 最有影响力论文排名)
正如我们上次推文中提到“尽管我们很高兴中国学者取得的成就 , 但也不能沾沾自喜 , 而是需要知道:论文影响力还取决于时间 。 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更早 , 所以被引用的几率也就更高 。 ”
从新的论文影响力可以看出 , 除了王辰院士/曹彬教授的论文 , 其他居于前列的重要论文中已经不再有华裔的名字 。
第三部分:研究动态实时更新
了解了COVID-19大牛、研究机构 , 也知晓了领域内的经典论文、及这些论文发表的杂志 , 顿时感觉“腹有诗书气自华” , 腰板挺直了很多 。 但是 , 这些只是存量知识 。 而未来需要创造 。 知识的实时更新 , 及时获得最新研究进展非常重要 。
可以直接查到NIH资助的基金 。
(6月17日 , NIH在研课题检索)
(5月6日 , NIH在研课题检索)
大家也可以与我们之前的推送做对比:美国20年来对冠状病毒研究的资助热点概述 。 美国新冠病死超10万人 , 已紧急启动41项研究 , 大数据分析揭示其秘密
三、总结:
通过大数据分析 , 获取了COVID-19领域的研究热点领域和基因、研究机构和知名专家 , 这些研究发表的杂志 , 以及该领域的经典论文和美国NIH资助课题情况 。 不仅有助于快速系统了解该领域 , 对于课题选题及课题设计、选取合适的投稿杂志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
简单总结一下新型冠状病毒(病)的文献及研究者总结:
- 【『杂志』大数据显示,仅仅6周,新冠病毒研究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继续爆发式增长 , 目前已有将近2.3万篇论文发表;
- 研究论文发表由最初的顶级杂志的比例非常高 , 变为普通杂志的比例更高;
- 中国学者仍是研究主力 , 发表的SCI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 医学科学家的成果也随着疫情而转移;
- 目前最有影响力的论文 , 已经由原来全部华人完成、到只剩下一篇有争议的研究论文;这是正常的变化 , 但也反映出中国仍缺乏能够一锤定音的研究 。
- 新财富杂志|疯狂孙正义:向天再借260年
- Python之王|Pandas数据合并与拼接的5种方法
- 「杨辉」中科院学者涉嫌剽窃科研想法、数据造假,听一场报告就能发Cell?
- 科技小数据|产业观察:如何通俗地理解5G及其应用
- 雷科技|为解决App连接问题,特斯拉迁移数据至中国,开车不再“卡顿”
- 大数据系统|倾力分享!,2020小红书kol推广8种玩法
- 小熊带你玩科技|全新等离子体光子芯片:利用光进行超高速数据传输
- 蓝色星晨|以对比1977年的气候变化数据,科学家在南极最大冰架上钻取样品
- 灵锦文化|网络安全需求有望进一步加速释放,《数据安全法》出台
- 科技杂志社|系列看一加手机的后壳探索之路,从一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