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被视为汉奸老祖宗的中行说,从太监变为匈奴的谋士,背后有何故事( 三 )


从史书中记载的中行说所发挥的几点作用来看 , 要我来说 , 也是乏善可陈的 , 无非是教那些人识数 , 认得个一二二来 , 数清楚自己有多少头牛羊;劝匈奴不要喜欢汉朝的帛衣 , 还是穿固有的旃衣皮袄来得坚固 , 方便征战 。
再有就是在双方来往的信件中 , 在文件的规制上 , 要高于汉家 , 以示不输气势等等 , 这些不说是改制 , 连个改进说来都勉强 , 实属小儿科一类的鸡毛蒜皮 , 是放不上台面的 , 仅凭这些是不可能获得单于青睐的 。
【历史故事】被视为汉奸老祖宗的中行说,从太监变为匈奴的谋士,背后有何故事
文章图片
我想 , 他的作用远不止此 , 因为他熟悉汉军的建制 , 知道汉朝对付匈奴的整个防御体系及战略部署 , 机动力量的整备以及作战方略等等 , 甚至对一些将领的特性也有所了解 , 这些情况肯定是能影响匈奴大军战争方略的 , 只是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述 。
中行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 , 除了上面这些不为人知的作用外 , 主要是他曾多次对辩汉朝使臣 , 怼得是趾高气扬 , 霸气十足 , 这对那些汉臣来说 , 一个当年在宫中给自己提鞋都不要的竖宦 , 现在以这样口吻同自己说话 , 那心中不爽的程度可想而知 。
但是 , 实力不济 , 所谓弱国无外交 , 以匈奴军事为后盾的中行说在对阵这些汉使时 , 那盛气凌人的姿态 , 让他们屈辱受尽 , 《史记》中记载了他所说的一段话:
“汉使无多言 , 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糵 , 令其量中 , 必善美而己矣 , 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 , 苦恶 , 则候秋孰 , 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 ”也就是告诉汉使 , 废话少说 , 把要给我们的东西准备好 , 不然 , 我们就用刀枪说话!
【历史故事】被视为汉奸老祖宗的中行说,从太监变为匈奴的谋士,背后有何故事
文章图片
要说中行说对汉朝造成的消极影响和破坏程度应该还是有限的 , 就是说 , 历史上比他破坏力大的人多多 , 他在其中连个小巫也算不上 , 之所以他有这么大的名气 , 正是这些汉使回去后的汇报 , 使得中行说声名大噪 。
最后 , 他又被司马公写进了史书 , 使得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个助纣为虐之人 , 一个本来籍籍无名的小人物 , 竟然获得了“汉奸的鼻祖”的称号 , 甚至还被冠上“战略在师”之名 , 这个就是无稽之谈了 。
虽然大家都说中行说因为深知汉汉朝的诸多内幕 , 唆使匈奴从薄弱处进攻汉朝 , 但是 , 从他投靠匈奴一直到武帝“马邑之谋” , 这三十余年间 , 匈奴队了除了两次比较大规模的进攻汉朝掠夺之外 , 其中一直是打打和和的小规模争战 , 这对于一心要报复汉文帝的中行说来看 , 显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
【历史故事】被视为汉奸老祖宗的中行说,从太监变为匈奴的谋士,背后有何故事
文章图片
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认为 , 匈奴单于也许正是因为从中行说这里 , 了解了汉朝的强大之处 , 不敢轻举妄动 , 既然能通过和亲就能获得许多的利益 , 又何必以刀枪为之?
要不就是中行说在匈奴并未达到让单于言听计从的程度 , 不然 , 双方不会在这么长一时间段中 , 以和亲为主旋律地相互交往 , 匈奴和汉王朝的关系 , 似乎并没有因为中行说的加入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
反而 ,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 那便是当七国之乱爆发时 , 中原打得是难解难分 , 而此时的匈奴却没有乘乱发兵获得相应的利益 。
叛军也曾联系了匈奴 , 从侧面打击汉朝的军队 , 如果真那样 , 是个什么样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 但匈奴却按兵不动 , 连乘机前来掠夺的行动都没有 , 一直就坐山观虎斗 , 这说明了什么 , 不懂!
【历史故事】被视为汉奸老祖宗的中行说,从太监变为匈奴的谋士,背后有何故事
文章图片
但是 , 中行说在汉文帝时的影响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 反正在汉文帝的心中如噩梦般地存在;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就说 , 他就想“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 , 伏中行说而笞其背 。 ”将匈奴单于同中行说放在同等的地位 , 可见时人对他恨之入骨之情 。
大丈夫立世 , 不流芳百世 , 便遗臭万年 , 桓温的这混账话道出了坏人的思维逻辑 , 从这点来说 , 中行说算是对布衣之怒作了最好的诠释 , 也完成了他负气来到匈奴的初衷 。
中行说的生卒是史无记载的 , 我估计 , 他来匈奴前能在汉宫中当了个小头目 , 应该是中年人了 , 而他是否能度过景帝在位的十几年 , 这就得打个问号了 , 但他至少是在武帝初年肯定就死了 , 因为 , 以他对汉军的了解 , 武帝启动的“马邑之谋” , 应该是骗不了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