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乡野闲人:有关故乡的记忆( 二 )


那也许是小摊贩起早走街串巷的哟呵声 。
记忆最深的一个是 , 卖醋的(灌醋灌酱油er~)
最后一声总是拖的很长 。
我学不来 。
对这个老人记忆较为深刻 。
他是小学同学的爷爷 。
那还是我小学的时候 。
有一次这个同学可能是被人打了 , 这个爷爷跑到教室里 , 不由分说打了另外一个同学 。
但事实是跟这个挨打的同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
被打的同学很委屈 , 哭着闹着说不上学了 。
那个时候 , 很多大人的思维还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好学生” , 而对于年纪尚小的我们来说 , 以为犯错挨打就是理所应当 。
那时候不懂体罚和家暴 , 不懂得反抗 。
尽管在当时 , 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 没有挨过几次打 。
但 , 也挨过 。
我现在很庆幸没有因为这些事受到太大的影响 。
但我也知道 , 我的很多同学 , 因为体罚 , 丧失了本该拥有的灿烂的前程 , 终其一生 , 成为了父辈的复刻版 。
我也很庆幸 , 能够看到如今的孩子 , 自我意识的觉醒 , 个人自尊心的维护 。
但 , 我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
因为 , 他们依然有可能会遇见糟糕的老师 。
这些 , 都是另外的话了 。
我只是想起来前两天看到的那个因为老师而跳楼的小女孩 。
心生恻隐 。
说回那个卖醋的老人 。
这么多年了 , 我一直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
我不喜欢出门 , 我家又是较远离街道 。
不知道他身体怎么样 。
其实也并不关心 。
只是 , 这独特的哟呵声 , 可能会被记忆保留下来 。
这大概是唯一一个有着十多年记忆且尚存的哟呵声了 。
那都是故乡的声音 。
还想起“换大米”“换雪糕” 。
家里有旧拖鞋 , 拎着一个跑出去 , 就能换到一个香蕉样式的雪糕 。
对于那种没有空调甚至风扇都是奢侈品的夏天来说 , 一个雪糕 , 就胜过一切 。
还有像“换西瓜” 。
那时候都是拿小麦来换西瓜 , 等价交换 , 而不是用钱买 。
只不过 , 很久之后 , 这种声音就不再被需要了 。
我能够想起来的 , 也不多了 。
03.
关于夏天的声音 。
小时候经常邀几个小伙伴 , 一起摸爬大 。
就是蝉的幼虫 , 我们这边的俗语叫爬大 。 (不一定是这么写 , 不过蝉就是一边爬一边长大的啊哈哈哈)
也一起拿竹竿打下那些蝉的外壳 , 因为据说是一种中药 , 可以卖钱 。
所以 , 夏天的声音里 , 必然包含着蝉鸣 。
那个时候的夏日午后 , 躺在有点扎背的席子上 , 呼呼啦啦摇头的电风扇 , 此起彼伏的蝉鸣 。
一觉醒来一身汗 , 一棵柳树上成百的蝉还在聒噪着 。
如今 , 一棵树上能见到三两只已经不错了 。
也只能在梦里 , 梦见自己在某一个夏天的傍晚醒来 , 揉揉眼睛发现躺在树荫下 , 树上成百的蝉在无休止地聒噪着 。
以前夏天的风雨 , 来的快去的也快 。
那可真是黑云压城 。
顷刻间便有豆大的雨滴砸下来 。
大概也是那种时候 , 养成了半夜听雨打芭蕉的习惯 。
那个时候 , 能听到成百上千的蛙鸣 。
真的 , 上千真不为过 。
一池塘的青蛙 , 紧密地挨着 。
那个时候 , 是能够真切地体会到“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而如今 , 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 , 种田的人少了 。
路修的更好了 , 池塘里的水干了 , 蛙声也听不到了 。
04.
由于在家里待着的时间长了 。
家里准备盖房子 。
我也见识并亲历的一所房子的竣工 。
也深刻地体会到父辈的辛苦 。
像我一样的年轻人 , 已经是一个妻子的丈夫 , 两个孩子的爸爸 , 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
而像我爸那一代的年轻人 , 已经头发花白 , 逐渐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