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桂说历史|解救东晋危难的隐居士大夫——名臣谢安( 二 )


文章图片
图六 , 北伐失败的桓温权势滔天
第二个原因是整个晋朝的局势已经变成臣权为大 , 而且这股势力是一家独大 , 这种情况对天子的统治非常不利 , 急需要一个能够与之抗衡的权力进行牵制以达到制衡 , 保证大厦不会倾覆 , 所以谢安顺理成章的登上政治的舞台 , 而与之相对的 , 是桓温日益暴露的篡位野心 。 平衡桓氏权势的谢安化解危机的独特方式
"伏甲设馔"的桓温大概自己也没想到在重兵之下 , 谢安仍然能够从容不迫 , 神色自若的应对 。 硬生生是将一场鸿门宴吃成了自家的酒席 。 甚至还让这场宴席的主人反倒显得心虚露怯 , 站在了道德指责的位置 , 不敢真动起手来 , 一场剑拔弩张的内战局势就如此化解于虚无之中 , 满朝被请去赴宴的文武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 。
图七 , 典型的"伏甲设馔"场景
明的不行 , 暗中的还未结束 , 仅仅一次恐吓 , 怎么能够就此打消桓温的野心 , 直接反叛继位显然是师出无名的 , 那么就像曹操学习挟天子以令诸侯 , 让自己成为位极人臣的至高地位 。 想要名正言顺地获得位极人臣的位置 , 就必须请天子给自己赐下九件礼器以示官方认证 , 其实连桓温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 他已经掌握了实权 , 而他要的只是一个虚礼而已 。 但这一点却被谢安了解的清清楚楚 , 也正是利用这官方认证采用拖延的战术硬生生将桓温的要求拖到他病逝 。 这种缓和的方法也正好避免了明面的权势全盘一边倒 , 起到了制衡的作用 。
桓温的死亡并不代表整个桓氏家族权势的崩塌 , 桓家的权势依旧滔天 , 虽然没了主心骨 , 但难保桓氏一族中没有想要继续图谋不轨的 , 这个时候就有人建议谢安趁着桓温离世一举铲除桓氏的势力 , 这个举措确实是害怕有新生力量顶替桓温的位置 , 重新将桓氏变成皇帝的对立面 , 这样一来就和建立了曹魏政权的曹氏一族有着异曲同工之意了 , 当时的曹操在世之时就未曾称帝 , 他的孩子比他的野心还要大 , 想必这个给建议的人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
桂桂说历史|解救东晋危难的隐居士大夫——名臣谢安
文章图片
图八 , 总是被拿来类比的曹操
但是谢安却没有采纳这样建议 , 只是将位极人臣的权利 , 重新归位皇权 , 将能够辅政的权限交还给太后 , 这样等于加强了皇权 , 削弱了臣权 , 但是确实有效的避免了大权旁落的局面 。 也正是因为此 , 让原本十分忌惮并防范着谢安等其他朝堂势力 , 又牢牢掌握着诸多军事要地大权的桓冲等人放松了对谢安的警惕 , 并且从内心认同这位德高望重的相国 , 并且追随着他的步伐 , 不再为内斗提供火力 , 是集中心思对付外来的侵略 , 反而使得各个家族之间实现了利益的平等均衡 , 互相和谐共生 ,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 常年隐居于世的积淀和谢安的个人品质
在和桓氏一族的拉锯战中 ,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谢安本人的智慧 , 里面还掺杂着一些社会风气和桓氏一族的性格特征 , 正是这样的综合性因素造成了谢安凭借着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局面 。 在前四十年的世俗生涯观察中 , 谢安是非常明白整个局势的走向的 , 所以他不需要很冒进 , 整个魏晋时期 , 对于德高望重人士的敬重超乎意料 , 即便站在敌对的阵营中 , 也依然能够握手言和 , 不伤及对方的姓名 , 这样奇特的社会背景给了声名鹊起的谢安很大的底气 , 同时 , 谢氏家族的势力也是他实力的基础 。
桂桂说历史|解救东晋危难的隐居士大夫——名臣谢安
文章图片
图九 , 对谢安的品行有明确记载的《世说新语》
除了这些 , 能够在这场权势均衡的拉锯战中胜利也有着双方的性格因素影响着 , 相对于真正的权谋家 , 谢安和桓氏一族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强势的性格 , 谢安的性格是长期处在文人之间所熏染上的天然习性 , 这种积淀也和他长期隐居生活有关 。 而他能够真正的做到不战而胜也是受到了命运的眷顾 , 如果他遇上的不是桓温而是曹操 , 不是桓氏家族而是野心勃勃的曹氏一族 , 或许他并不能够轻而易举的获胜 。 而且他和桓温对抗之时也恰好遇上桓温的寿数将近 , 一切事情都顺理成章的发生 , 成就了这位受后世好评的一代名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