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桓温三次北伐,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迟滞不前,是为什么呢( 二 )


这是桓温的第三次北伐 , 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行动 , 其规模大于前两次 。
五万大军 , 浩浩荡荡 , 进击前燕 。 一路之上 , 攻城拔寨 , 锐不可当 , 接连击败妄图阻止桓温前进的燕军 。
七月 , 桓温大军进占军事要地枋头(今河南鹤壁) 。 此地 , 距离前燕的国都不过百里之遥 。
这时 , 前燕君臣凄凄惶惶 , 乱作一团 , 随时准备弃城跑路 , 回归老巢辽东 。
可是 , 两个月以后 , 一度战绩辉煌的桓温大军 , 却不得不烧掉船只 , 抛弃军械装备 , 仓皇撤军 。
桓温率军撤退(剧照)
前燕大军趁势发起进攻 , 紧追不舍 。 结果 , 晋军被斩杀三万余人 。 遭此劫难后 , 前秦军队趁火打劫 , 导致桓温大军再损近万人 。
最终 , 桓温和他的万余人的残兵败将 , 狼狈不堪地回到了江南 。 原本良好的局面 ,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转呢?
原来 , 占据枋头后 , 桓温又令人不解地停止了攻势 , 只是与前燕对峙着 , 不再与之交战 。
当时间悄悄地由夏季转入秋季 , 到了九月份后 , 出现了一件令桓温始料不及的糟心事 。 为大军输送后勤补给的水上通道 , 随着水源的减少 , 先是变浅 , 继而断流 。
航道不通了 , 东晋朝廷的粮秣等就无法运送到前线 。 没有了补给 , 将士们吃不上、喝不上 , 仗还怎么打?
这种情况下 , 只能拔营起寨 , 赶快离去 。 于是 , 桓温的第三次北伐 , 又是以先胜后败了局 。
综上所述可知 , 桓温的三次北伐行动 , 两次先胜后败 , 一次不去扩大战果 。 如此结局的军事行动 , 令人存疑!那么 ,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据史料记载 , 第三次北伐告终后 , 朝廷早已无法“驾驭”的桓温 , 时常暴露其野心 , 曾扬言:“既不能流芳百世 , 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他的政治图谋 , 虽然没能实现在自己身上 , 但其子桓玄 , 在承继父业后的公元403年(东晋元兴二年) , 高举着桓氏大旗 , 篡位称帝 。
桓玄称帝(画作)
【历史故事】桓温三次北伐,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迟滞不前,是为什么呢】桓玄的行为可以间接佐证 , 桓温当时确实是有不良企图的 。
因此说 , 久怀异志的桓温一再北伐 , 不是为了东晋王朝 , 或者说不全是为了东晋王朝 , 而是为了他自己 。
为了震慑朝廷 , 树立个人威望;为了昭示自己不可撼动的权势 , 炫耀自己的霸气与力量!进而 , 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建立桓氏王朝!
对此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 “桓温之北伐 , 志存乎篡也” 。
主要参考文献:《晋书》